□本报记者 张佳妍
早年,由于农资商品质量或误导消费引起的农业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受害农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重视销售凭证的索要和保管,在利益受损时往往因缺乏证据而难以得到支持。
近年来,我省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为主抓手,创新农资经营管理方式,强化农资经营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程追踪,网上登记不可缺
这几天,象山县墙头镇附近不少村民发现,街上的益民农资服务部变了大模样,店内重新进行了装修,房屋明亮干净整洁,货架上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商品摆放齐全。店里还安装了电脑,所有产品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源头可溯、过程可控、精准对接、规范高效。
益民农资服务部只是象山县众多农药经营精品店的一个缩影。“我县原有农药经营门店共138家。之前,许多农资经营门店规模小、品种杂、布局散。”象山县农业执法大队大队长郑培土告诉记者,通过关停淘汰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规范了农药市场秩序、提高农药质量安全。去年,全县评出20家精品店、40家示范店、36家合格店。“农药产品进入象山市场,必须进行网上登记,否则就无法销售。”说着,郑培土随手打开了宁波市农业投入品智慧监管系统,随即选定了丰润农资定塘白墩连锁店。“8月6日,溪士春购买了五氟磺草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10%阿维·甲氧虫酰肼、草甘膦铵盐四种农药”,郑培土介绍道,在这个系统中,每种农药的产品批号、供货商、规格、购买数量,就连农户的联系方式、种植面积、养殖数量、种植类别等信息都一清二楚,真正实现了农药从市场准入到售出的全程追踪、智慧监管。目前,全县已有93家经营店实现了登记销售,覆盖率100%。
全程监管,买卖双方都欢迎
“农资监管是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关’”。瑞安市农业执法大队大队长黄展鹏告诉记者,今年4月初,瑞安市农业局自主开发了“瑞安市农资监管平台”,并将其与省农资信息化服务与监管平台全面对接,将农药、肥料等农资的销售和使用情况、农产品合格证等进行数字对接,实现了农业投入品源头至种植生产到农产品上市的全程监管。
此外,在农资监管信息化平台的使用上,瑞安还别出心裁地采用了奖罚机制。对平台使用率高、数据真实、信息录全的经营者,给予奖励;对不使用平台的经营单位,列为A类重点监管对象,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对录入不全、使用率低、应付性使用平台的经营单位,列为B类一般监管对象;对于录入信息完整,平台使用较好的经营单位列为C类宽松监管对象。“现在万一出现药害等突发情况,就可以追踪到销售的农资店,这个对农民来说真的很好。”黄展鹏说,不仅是农民,农资经销店也表示欢迎。“之前采用手工记台账时,赊账一多,就容易弄不清楚。购买记录要一页一页地翻本子。如今用上了农资监管平台,每笔交易清清楚楚,让我尝到了甜头,我会一直用下去。”瑞安市陶山镇沙垟上村式熊农资连锁店老板朱式熊表示,有了农资监管平台,对农资商品的进货把关要求更加严格,事后责任也更加明确了,对正规经营的商家是件好事。
实名购买,源头真正可追溯
“现在凭本人身份证购买农药、肥料,店里会打出小票,上面有品名、价格以及折扣等信息,很清楚。”黄岩富山乡李家山村农户李某在黄岩富民农资经营部购买草铵膦等农资时拿到了票据。“如果使用的农资有问题,我们可拿票据当凭证,这种购买方式让我很放心。”
李某说的放心购买农药方式是指黄岩区开发的投入品购销台账系统。该系统融入农资实名购销和补贴窗格,农户可凭身份证实名购买,刷卡后,财政补贴将以价格折扣的形式直接兑现给农户。同时,该系统还实现了购销数据和省农资监管平台有效对接,方便农资监管。
该系统也让农资店主尝到了甜头。“原来卖出去的农资我们都用笔记录,现在一查系统,任何信息都一目了然。”黄岩富民农资经营部负责人说。
“在平时的巡查过程中,我们会把巡查记录和现场检查照片上传到‘农安黄岩’手机APP系统。”黄岩区农业执法大队大队长於江晖说,黄岩区农林局开发的“农安黄岩智慧监管APP”,收录了县(乡、村)各级监管执法人员的巡查轨迹等监管数据,真正实现了农资产品信息可共享、源头可追溯、数据可定位。
据悉,‘农安黄岩’手机APP系统已配备126台移动终端,既可分级调看各类生产主体的检查结果,还可以翻阅现场检查的影视资料,评估监管人员工作的同时,借助系统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提高农户们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