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彦来稿说,诸暨市结合农村实际,近期在4个镇13个村推进“红白理事会”建设试点,引导节约办酒新风尚,促进了乡风文明、推动了乡村治理、助推了乡村振兴。其中,璜山镇倡导村民节俭办酒12场,共省下费用开支近55万元,平均每场节约4.58万元。
人生在世,免不了有亲戚朋友、同事熟人逢婚嫁喜事等重要日子。按理说,大家在一起致个意、送份礼、聚个餐、喝杯酒,也是人之常情。然而,不知何时起,这“常情”渐渐变了味,“随礼”的价码越来越大,酒席的档次也越办越高:送礼者,“份子钱”出手动辄四位数起步;受礼者也轻松不了许多,菜得上鲍鱼、龙虾,酒得配五粮、茅台,烟得摆玉溪、中华。而且,办酒席的理由也令人眼花缭乱,什么婚丧酒、满月酒、谢师酒、升学酒、乔迁酒、开业酒……所谓“无事不酒、无时不酒”。办事家庭本身就面临着一应事务巨大的费用支出和操办负担,现在又必须承办高档酒席,在“礼尚往来”的压力下,面对不断看涨的攀比之风,真可谓是疲于应付,苦不堪言。“高价酒席”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浪费了社会资源,还增加了广大民众的经济负担,成为当前社会生活中令人生厌的一大“痼疾”。
“移风易俗,天下皆宁”。“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古之先贤对革除民间陋习不乏循循善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他叮嘱:“要加强村规民约建设,移风易俗,为农民减轻负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移风易俗已成为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移风易俗难在革新,贵在坚持。诸暨市“红白理事会”试点工作的推行,像一股清风,吹散了“豪华酒席”的昏瘴迷霾,净化了社会风气,减轻了民众负担,受到民众拥戴。当然,移风易俗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需要全社会作出共同、持久的努力:首先,政府积极引导是前提,要宣传开道,为移风易俗营造良好氛围;其次,制度切实可行是基础,要因地制宜制定群众乐于接受的乡规民约;第三,党员干部带头执行是关键,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好标杆示范引领作用;最后,群众真心拥护是根本,要促使广大群众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摒弃陈规陋习,开创节俭新风。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愿移风易俗办酒席成为现代乡村文明兴盛的起点,并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内生根、开花、结果,形成清新、淳朴、和谐的新时期文明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