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军
“马路天使”勤起早。8月2日6时多,德清县阜溪街道五四村厨余垃圾清运员韩来根,穿着橙色马甲,开着清运车,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2014年,德清县在全国率先试点,推行涵盖城区、公路、河道、集镇和村庄的“一把扫帚扫到底”的城乡环境管理一体化新模式。自此,五四村就成了韩来根每天必到的点。
“所谓‘一把扫帚扫到底’,就是把原来分散在农办、建设、交通、水利、林业、城管和镇(街)等多个部门的环境管理职能,全部委托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并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由县城乡环卫发展有限公司统一作业,形成垃圾集中处理、绿化标准作业、河道常态保洁的管理机制。”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姚佳期说。
“目前,公司负责对全县7镇4街129个行政村实行统一保洁、统一收集、统一清运、统一处理、统一养护。”德清县城乡环卫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质强说,公司建立了2700余人的专业保洁队伍,统一收集各自负责范围内的生活垃圾。
走在五四村绿树成荫的村道上,只见道路整洁、小溪潺潺,两边花木繁茂,堪与城区相媲美的乡村面貌,极为“养眼”。“改革前,马路清扫、绿化养护、河道打捞等,都是我们村里自己负责的,说起来也有人管,但真有事也很难找到人。”五四村村委会主任阮建强说,改革后,权责统一了,作为受益者的五四村,环境越变越好,2016年还评上了3A级景区。“‘一把扫帚’4年‘扫’下来,德清城乡环境变美了,老百姓的认可度自然也高了。”姚佳期说,尤为让他高兴的是,2017年,德清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现100%全覆盖,还光荣入选了全国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县。
德清县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一把扫帚扫到底”的城乡环卫管理体制改革,是该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城乡两张皮曾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特征,农村发展明显滞后。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扩大)上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2005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10多年来,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依靠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拉近城市与乡村在社会保障、教育、收入等方面的距离,稳步提升农民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至2017年底,我省全面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参保1200.7万人,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135元/月;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9.99%、100%;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05:1,远低于全国2.71:1的平均水平……如今的浙江,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已成为城乡收入差距最小,城乡差别最低,农村面貌变化最快,公共服务质量最优的省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