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蔬菜生产如何应对高温

给大棚降温“外敷内治”效果好

  •   持续的晴热高温天气,对越夏蔬菜生产是一种“烤验”。由于蔬菜大棚内温度过高,中午时最高气温超过40℃,导致蔬菜生长不良,出现高温障碍,如番茄叶片边缘出现灼烧状,落花落果现象严重,辣椒则出现大量日灼果及脐腐果……
      另外,夜温过高,蔬菜易发生徒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均衡,影响花芽分化质量,导致畸形果多,严重降低种植效益。
      因此,炎炎夏日,菜农们常绞尽脑汁想办法来降低棚内温度。为此,根据各地技术人员的总结,现将生产中切实可行的降温方法总结如下,方便菜农朋友参考,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外敷内治”。
      所谓“外敷”,主要指在大棚棚膜上覆盖各种遮阳物,减少光照射入,降低棚内光照强度,从而达到遮阳降温的目的。
      1.铺设遮阳网
      目前菜农使用的遮阳网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黑色遮阳网,一类是白色或银色遮阳网。黑色遮阳网的遮阳降温效果要比白色遮阳网好,但不足之处是需要每天拉放,不可全天覆盖,较费时费力;而白色遮阳网效果虽不如黑色遮阳网,但较省事,可全天一直覆盖。
      两者各有所长,因此,这两类遮阳网用得都比较多。通常情况下,菜农朋友习惯将遮阳网直接覆盖在棚膜上,这样操作简单。但是有的菜农发现,将遮阳网撑起来,留出与棚膜相距20厘米左右的空隙,这样形成一个通风带后,遮阳降温效果更佳,菜农们不妨一试。
      2.泼洒泥浆
      往大棚上泼洒泥浆是土办法,不用花钱,效果虽不如遮阳网,但也能降低棚内温度。泼了总比不泼强,光照很强的时候就多泼点,不强的时候就少泼点,不足之处就是耐冲刷效果差,一下雨就冲没了,还得再泼。据不少菜农介绍,这种方法,既实用又实惠。
      3.喷洒降温剂
      据菜农介绍,使用降温剂降温效果不错。有菜农拿两个番茄大棚做试验,一个喷上降温剂,一个啥也没喷,在上午10点到12点这段时间里观察地表面温度计的数值,没有喷降温剂的棚里地表平均温度达到38.30℃,而喷了降温剂的棚里地表平均温度20.33℃。
      而“内治”,就是在棚内采取措施,减少热量储存或带走部分热量,以达到降温目的。一般方法有:
      1.大棚内地表铺设秸秆
      太阳光照射进大棚,照在土壤表层,热量随之传导至土壤中,储存起来,然后夜间释放热量。
      知晓这一原理后,不少菜农就想出操作行内铺设秸秆的方法,来减少土壤中热量的储存。甚至有的菜农刻意先浇一遍小水,彻底润湿土壤,然后再铺秸秆,既能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又可以减少热量储存,效果更佳。土壤温度降低,可明显降低夜温,避免植株徒长,同时也不会出现“捂”坏根系的情况。
      2.给蔬菜大棚安装“简易空调”
      有些菜农在大棚上铺设自来水管,用水泵抽取井水进入水管,通过水循环流动来达到降温目的,相当于给大棚安装了一台“简易空调”。
      据了解,夏季中午温度高,打开大棚一头的小水泵,井水抽上来,顺着水管在全棚循环流动,温度可明显降低2℃-3℃。这套装置十分简单,水泵可与滴灌通用,可根据棚内实种面积大小确定,安装几排水管,通常情况下一个大棚三排即可。如在水管上安装雾化喷头,通过喷出雾化水汽来降温,效果更佳。
      3.加强棚室管理
      大棚降温,日常管理也十分关键,如放风、浇水、疏枝打叶等。放风。主要是阴雨天袭来时,菜农关闭风口,雨后若不及时拉开放风口,棚内高温高湿,易导致病害发生。另外,拱棚放风要注意从棚脊与棚两侧放风,实现空气流动,若单从两侧放风,则效果不佳,难以降温。
      浇水。浇水可带走大量的热量,但切莫中午高温时段浇水,易炸根,导致毛细根受伤,严重时造成植株萎蔫死亡,夏季一般选择早晨浇水,确保土壤湿度适宜。
      疏枝打叶。疏枝打叶切莫过狠,适当留叶以遮挡光照,一方面预防日灼果,另一方面遮挡地表土壤,减少光照直射,降低土壤储热量,避免夜温过高。
      多数情况下,菜农忽视了土壤温度,或者误将棚室温度与土壤温度混为一谈。其实,土温是地表5厘米以下土壤的温度。白天土壤5厘米深处温度比棚内气温低5℃-7℃,而夜间土壤5厘米深处的地温比气温高3℃-5℃。绝大多数蔬菜的根系适宜在20℃-25℃的土壤中生长。在夏季中午时段,大棚温通常在35℃以上,而土壤温度在28℃-30℃之间。当温度偏高时,蔬菜的根系活性就会降低,植株整体代谢能力也会随之降低。
      专家建议菜农们需根据大棚内的实际情况,采取“外敷内治”,多措并举,做好夏季大棚降温措施,给蔬菜创造一个温湿适宜的环境,从而提高蔬菜种植效益。
    吴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