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观点

“门前三小”为村民送上“文化大餐”

  作者息羽在《广州日报》上撰文说,湖南省攸县实施“门前三小”工程,在老百姓家门口建起小广场、小书屋、小讲堂,让村民享受到更方便、多元的文化服务,以此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受到村民欢迎。
  “门前三小”的创新之处在于把送文化的主动权交给群众,“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送什么”。送文化下乡不仅要知群众所需,更需要老百姓主动参与进来,实现从“观众”到“演员”的转变。这样老百姓才会对这类文化项目更加珍惜,更有归属感和获得感,乡村文化建设也会获得内生动力,事半功倍。
  乡村文化建设和服务重在氛围、难在常态。现在,群众家门口有“小舞台”,就可以自发组织广场舞、读书会等各种活动,从而让“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成为常态。当然,有条件的地方,不妨进一步探索缩小乡村文化服务半径的举措,结合群众需求,逐步拓展和完善“门前三小”的模式;还可以引入社会力量,形成政府、社会、个人相结合的投资渠道,增加文化服务的数量和形式,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品味到内容优质、形式新颖的“文化大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