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20位县长竞述亮点争入“园”

2018年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申报进行现场答辩

  □本报记者 陈小平
  本报讯 8月1日,2018年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申报现场答辩会在省农业厅举行,来自10个设区市的20位县级政府负责人轮番上阵,“深情述说”自家现代农业园区“别样的好”,为争取创建资格不遗余力。省农业厅厅长林健东作答辩动员,省农业“两区”办主任、省农业厅副厅长王建跃主持答辩会。
  “我们的园区规划区内乡土文化和耕读文化底蕴深厚,产业基础条件好,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大田种植数字农业建设试点……”
  “我们的园区位于城郊,区位优势明显,土壤水系条件好,是全市农业生产条件最好的区块,非常适合农业产业化发展……”
  “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明确了自己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并制定了相关举措,迫切需要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引领……”
  在答辩会上,作为申报主体代表,20位县(市、区)政府负责人围绕创建基础和优势、园区规划和特色、资金筹集安排、利益联结共享、组织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每人10分钟。答辩专家组由来自省发改、财政、水利、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等相关部门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
  作为农业“两区”建设的延续和深化,我省从2016年开始部署建设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业强镇,目标是到2022年,在全省建设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业强镇各100个左右。至去年底,已分别确定24个和50个创建对象。2016年确定的首批创建对象,今年将进行验收认定。
  林健东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业强镇,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推动浙江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农业领域续写“八八战略”新篇章、再创浙江体制机制新优势的重要体现。他要求,各申报创建主体要以更高的站位看待园区创建,更严的要求编制园区规划,更大的担当推进园区建设,真正实现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业强镇为重要载体和平台,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更好地推动和引领浙江乡村产业振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