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的重庆人王祖均拿起两个水蜜桃,在74岁村民倪顺弟面前比画了几下:“倪阿姨,你看,用我上次教大家的方法,这桃子是不是长得比以前好?”这一段年轻人与老辈的“种桃对话”,就发生在近日的湖州市吴兴区道场乡道场浜村青山坞自然村。
在湖州种了7年桃后,王祖均打算自己创业。两年前,听闻南郊的“庚村洋桃”在过去十分有名,但如今却近乎绝迹。于是他带着一种情怀,在尚且留有庚村洋桃树种的“桃村”青山坞安了家,开始重振“庚村洋桃”。
走进王祖均的祖均果园,桃林与竹林相衬,鱼塘与木屋为邻,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这几天,果园正忙着打包一批名为“湖景”的水蜜桃,这些桃除了王祖均自己果园产的,还有从周边农户家收购的,但用的都是王祖均的管理技术,并由果园统一包装销售。
前来帮忙打包的村民吴粉女说,青山坞以前种“庚村洋桃”的人家很多,后来年轻人出村打工了,留下的老人疏于管理,桃子产业逐渐衰落。然而,王祖均的出现让青山坞人感叹不已。
“我喜欢种桃,而且除了种桃别的我也不会。”王祖均笑着说,道场的生态环境十分适合种植水果,土地多是沙土成分高的碱性土壤。在看了当地人种的“庚村洋桃”和水蜜桃后,王祖均发现管理技术有待改进。“桃树需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修剪是很关键的一环。”带着自己的种桃心得,王祖均开始在青山坞一带教人种桃。“还是第一次看到我们村的桃子长这么大。”村民钱师傅说,王祖均的技术让村里的桃树又“活”了。此前,跟着小王管理“庚村洋桃”的老钱,家里几棵“僵”掉的桃树今年一下子产了50多公斤桃子。让村民更兴奋的是,在小王的技术指导下,村里的水蜜桃如今要论只卖,大桃12只一箱卖到100元。
当地农户开始对“一只桃子”有了新憧憬,而王祖均一项更大的计划也在同步进行。在青山坞的两年,他一直在抢救“庚村洋桃”,如今在他承包的果园里有800棵嫁接成功的“庚村洋桃”树苗。“今年,我们的‘庚村洋桃’摘自老树,量不多,还需要水蜜桃等其他品种‘救济’,到了后年,‘庚村洋桃’就能大批量上市了。”王祖均说。
农村创业大有可为,在这位80后身上可见一斑。当然,小王背井离乡在山旮旯里熬着也并不容易。他经常一个人在山里住,面对四堵墙没人说话。就像他说的,“做农业很寂寞的,有时候等10多年都不见得有结果”。但如今,一村的老桃农们在这位有情怀、懂技术、会经营、肯奋斗的年轻人身上看到了致富的新希望。
郑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