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全力推进屠宰行业提档升级,推动家禽定点屠宰,截至目前清理关闭176家生猪屠宰企业,小型场点数量所占比例从70%降至53%,在11家生猪屠宰企业试点启动标准化创建工作,2017年专项整治行动打掉私屠滥宰黑窝点96个,有效确保了上市畜产品质量安全。
形成监管合力,推进家禽净膛杀白上市
近年来,我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快生猪屠宰行业转型升级,以“大农业观、整产业链、全绿色化、高附加值、强竞争力”为发展目标,以绩效考核和资金补助为政策导向,强化属地管理职责,将审核清理工作列入政府考核,对不符合设置条件的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坚决予以取缔;对新设立生猪屠宰企业严格把控,原则上生猪屠宰场(厂)数量只减不增,小型屠宰场点不再允许新建。
四年前,我省出台了《浙江省活禽交易管理办法》,在全省设区市城区内限制活禽交易,并对限制活禽交易区域的禽类产品实行定点屠宰上市。四年来,通过政府、部门、企业凝心聚力,我省初步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家禽定点屠宰、“杀白”上市管理体系。
我省还连续打出政策组合拳,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深化推进家禽净膛“杀白”上市工作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平安浙江”考核及浙江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监管目标管理考核。一是加强资金扶持,近几年省财政共落实扶持资金7900万元;二是强化监督执法,农业、市场监管等部门多次联合部署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和督查;三是广泛宣传引导,印发了《净膛杀白禽,美味又放心》的宣传手册和海报,省直机关食堂带头采购定点屠宰企业生产的杀白禽,引导消费者改变原有消费理念和模式。
此外,我省还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拟对《浙江省活禽交易管理办法》进行修改,着力解决监管职责不明确、执法依据缺失及家禽产品经营监管内容缺失等问题。同时,进一步开展H7N9防控策略研究,形成研究报告,提出加快形成部门监管合力、加大对家禽产业的帮扶力度、保障家禽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
深化产业引领,打造全产业链体系
全省各地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引导培育家禽定点屠宰企业的整体经营理念,提升综合竞争力。嘉兴市已形成肉鸡繁育、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及销售产业链,目前正在谋划新建家禽熟食制品深加工项目,增强企业产品附加值;丽水市引入省内大型龙头屠宰企业,与当地养殖企业和屠宰企业开展三方合作,形成优势资金技术与地方品种资源互补,打通产供销和上下游链条,有效提升屠宰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我省通过推进屠宰企业改造提升,引导淘汰落后产能,鼓励迁建、改扩建一批屠宰企业,使屠宰企业的区域布局更加合理,生产水平趋于提高,防疫、环保设施更加到位;2014年-2017年,省级财政安排资金5460万元,用于79家屠宰企业改造提升。绍兴市正在打造一家包含猪、牛、羊、禽的多畜种全产业链屠宰企业。
去年我省还成功举办“浙江省禽类十大名品”评选活动,通过现场品尝和评选,大大提升了家禽净膛杀白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响了地方特色家禽业的品牌,解决了因杀白上市而带来特色品种萎缩,优质不优价的弊端。
抓好标准创建,推动家禽定点屠宰提档升级
我省加大投入力度,采用物联网技术打造智慧云工厂全程追溯平台等措施,推进家禽定点屠宰企业工作。2017年,省畜牧兽医局出台了《关于开展生猪屠宰场标准化创建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保证猪肉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依据国家对于生猪屠宰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定,从设施标准化、环境整洁化、生产规范化、废弃物处理无害化、追溯信息化五个方面探索不同屠宰规模、不同屠宰模式的生猪屠宰企业标准化创建,以实现“适度超前、示范引领”为目标,提升全省生猪屠宰行业的整体水平。
目前,我省已建成设区市政府认定的家禽定点屠宰企业17家,日单班屠宰能力70余万只,保障了家禽产品的市场供应。省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引导家禽定点屠宰企业顺应形势,拓展自营和深加工,打造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全面推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 哲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