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追”出信心 “溯”出美好

——农产品质量安全让生活更美好系列报道之一

  □本报记者 蔡希师
  食品安全让生活更美好。7月17日,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在浙江,涉农县(市、区)全部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被列为今年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时间过半,进展如何?记者昨从省农业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省新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县16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6%,全省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县总计达到80个,为广大消费者的舌尖安全添加了砝码。
溯源溯出更多安全感
  世纪联华庆春东路店。家住杭州市凯旋路的俞女士,来到生鲜蔬果产品区前,看到一盒贴着二维码的小青菜,不禁拿出手机扫了一下,手机上迅速显示出小青菜的产地、采摘日期、经销商等信息。“追溯系统非常好,让我们买得放心、吃得明白。”俞女士说。
  记者在超市内观察发现,像俞女士这样有主动扫码追溯习惯的消费者并不少见。一位顾客表示,在买菜时看到有可追溯码的农产品,会扫一下,产地和采摘日期是他们较为关注的点。“猪肉新鲜吗?”“扫一扫这个二维码,你就知道了。”在杭州市闸弄口附近的一家菜市场,一位市民正拿着手机扫猪肉摊位前的二维码,了解猪肉的来源、屠宰单位、动物检疫合格证书号以及瘦肉精抽检合格等信息。买肉的李女士告诉记者,以前都是靠经验分辨猪肉的好坏,而现在通过手机扫码,不仅知道肉新不新鲜,连猪是从哪来的都一清二楚,吃得更放心了。
  据省农业厅相关人员介绍,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以规模以上农业生产主体为重点,覆盖县域内主导产业。目前,全省已有4.54万家规模农业生产主体纳入省级追溯平台管理,开展追溯建设主体1.55万家。到今年底,所有涉农县(市、区)将全部建成追溯体系,真正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溯源溯出更优质量观
  摘果、挑选、包装……连日来,江山市秋实家庭农场红心火龙果基地一片繁忙。除了垂挂枝头的果实,工人们忙着给火龙果贴标签的场景,也很引人注目。
  农场负责人毛朝阳告诉记者,每批次的火龙果在采摘前,都会在质量追溯系统控制室进行农药残留等检测,合格后才能销售。消费者只要扫一扫包装盒上的安全追溯码,火龙果从种植、施肥、采收到农药残留检测的一系列数据,一目了然。
(上接第1版)
  “这张追溯码,在时刻督促着我们,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毛朝阳告诉记者,透明的生产环节让大家更注重产品质量安全。现在消费者对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很多人都是见码买货,这张追溯码作用很大。
  一张小小的追溯码,背后是一系列的生产技术和模式支撑。我省以省级主导产业和现代农业建设为重点,完善农业地方标准体系,组织申报省级标准制修订项目38项。加大标准示范推广,全省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率达63%以上。大力推行农作物生产全过程、全天候绿色防控,建设示范区924个。
溯源溯出更强竞争力
  不久前,浦江葡萄搭上“飞的”进军韩国市场,远销马来西亚。浦江葡萄能够走出国门,正是源于多年来对葡萄质量安全的严格把关。
  “品质就是保证,质量就是市场”。为了做好浦江葡萄品牌,浦江大力推广标准化、省力化、设施化、智能化等种植技术,广泛使用有机肥、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倡导葡萄秸秆粉碎还田等生态种植模式。按照“产销可记录、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的总体要求,建立了覆盖县、乡直至生产主体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自从浦江葡萄有了自己的“身份证”,消费者只要扫一扫葡萄包装上的二维码,手机上就能出现它的品种、生产基地、负责人等一系列生产过程信息,真正实现放心购买、明白消费。信息更透明,身价自然也就看涨了。
  据浦江凤凰山葡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傅炳洋介绍,拥有追溯码的葡萄,每公斤价格要高出市场价2元左右。“但反而更受市场的欢迎,因为葡萄安全有保障,且包装也要好一点。”
  如今,越来越多的生产主体开始享受到质量保障后带来的经营红利。一枚小小的追溯码,不光是生产主体的品牌码,也是消费者的信心码,还是产业发展的增值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