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8家分公司、10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年均投入资金上亿元,帮助农村务工人员年增收近3万元……这便是浙企康恩贝集团在云南实施产业扶贫的成绩单。至今年5月底,康恩贝在7年多时间里已支付土地租金、农民工工资3.37亿元,为云南百姓探索出一条能造血、可复制的精准扶贫之路。
据介绍,2010年以来,康恩贝已累计投入资金逾10亿元,在云南多地种植近10万亩银杏,完善了产业链,帮助59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云南文山市小街镇朵白库属于深度贫困村,过去80%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据朵白库村党支部副书记尚位兵介绍,康恩贝集团旗下的云南希诺康公司与小街镇签订合作协议,对口支援该镇的6个村,使146个建档立卡户从中受益。
通过“公司 +基地 +农户”的运作模式,康恩贝把闲置低效的耕地和林地、荒山、荒坡等进行流转,种植连片的银杏。还采取家庭农场承包的方式,优先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承包银杏基地管理,农户每月可获得亩均200元的固定工资(管护费)。此外,采摘银杏叶还能获得产量工资。
在沾益县炎方乡来远村的康恩贝银杏林,胡小香老人是基地里年纪最长的,一年的收入就有近3万元,这还不算家里10亩土地的流转租金。
在康恩贝基地里,像胡小香这样的留守老人不在少数。他们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村里的闲散劳动力大多转化为产业工人。据介绍,炎方乡的3200户农民,每户因此年均增收3万余元。来远村党总支书记蒋昌会告诉笔者,现在村里95%的农户都建起了新房,60%的农户有了小汽车,80%的农户有存款。
以产业扶贫为着力点,康恩贝在云南打通了银杏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除了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还配套建设了烘干厂、食品加工厂、中药饮片厂、植物提取厂等,吸纳了大量富余劳动力,让他们“天天有活干,月月有钱拿”。
翁杰 陈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