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能一饱口福,寓意能慰藉心灵。“高桥糕”,因为“高”和“糕”同音,便讨了个好口彩,成了桐乡一带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必备之物。近日,笔者寻访到了这道保留百年风味的小吃。
桐乡市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中兴路82号的高桥佳美糕饼店内,琳琅满目的各式糕点陈列在橱柜之中,其中桃片糕便是一绝。据店主沈华学介绍,他们家的桃片糕制作技艺已传承了100多年,至今保留着百年前的味道。
上世纪20年代,沈华学的父亲颜永泉从15岁开始跟随师傅孙财发学习制糕技艺,先后在海宁和高桥多个地方开设糕点店,颇有名气。
对于糕点制作,沈华学从小耳濡目染,9岁时就给父亲颜永泉打下手。直到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沈华学在父亲的技术支持下开办了自己的糕点店,制作桃片糕。由于桃片糕畅销不衰,一度成了高桥糕的代名词。
乌镇东栅景区开放时,沈华学曾被邀请去景区内开店,由于担心“高桥糕”变成“乌镇糕”,他拒绝了邀请。事后在很多人看来,沈华学错失了这次绝好的发展机会,但他从来没有后悔过。30多年来,沈华学心无旁骛地用质朴的双手延续着祖辈留下来的制糕手艺。
沈华学制作的传统桃片糕,把白砂糖打磨成糖粉,和糯米粉拌匀,再加入核桃肉、桂花等作料,装到糕箱里后用刀刮平、压实,切成块状,然后把糕箱放在灶头上蒸熟后拿出来,隔10个小时后就可以切片了。沈华学说:“一盒300克的满桃糕,我用手工切片要切100多刀。”2009年,沈华学的“高桥糕点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沈华学的儿子沈新强从小看着父母起早贪黑制作糕点,深感手工制作之艰辛。长大后,宁可去上班也不愿意接手祖传的手艺。随着沈华学自己年纪渐长,体力下降,手艺传承的事迫在眉睫。沈华学没少花工夫在儿子身上,反复动员儿子来接手。因为沈新强一开始就抱着抵触心理,一直没答应父亲的要求,后来还是沈新强的朋友们说动了他。如今,沈新强得到父亲“真传”,成了店里的主力。
50多年前,沈华学给父亲打下手,如今又给儿子打起了下手。 沈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