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食品药品安全

“移动厨房”关键是上好“安全”这道菜

  作为今年省市两级民生实事工程,全省计划建设农村家宴中心1500家。不过,家宴中心的数量毕竟有限,加上“好日子”集中,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场地预定难等问题,不少村民遇红白喜事,只能和过去一样,将酒席摆在家里。为此,海宁在全省率先推出了标准化的农村家宴“移动厨房”,确保农村家宴“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村办红白喜事,自办流水席招待亲友的传统由来已久,高朋满座图的就是个热闹、喜庆,但是,其间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不可小觑。具体而言,农村宴席大多在农家院落内垒起灶头当临时厨房,食材露天摆放,卫生条件不容乐观;请来的厨师、帮厨等人员的健康状况也无法掌握;更让人担忧的是,由于原材料来源、采购渠道缺乏监管,一些不法商贩把流水席变成问题食品的“卸货场”。
  客观地说,农村原本就缺少有规模上档次的酒店饭店,受到经济条件和就餐人数的制约,红白喜事办流水席不太可能完全取消。而我国相关领域法律法规的空白,又使农村流水席成了食品卫生监管的盲点,再加上农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很容易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起,海宁、嘉善、海盐等地开始建设农村家宴服务中心,探索聚餐申报备案、分级指导、星级厨师评定、责任保险、智慧监管等管理模式。
  作为家宴中心的有益补充,“移动厨房”与过去乡下摆酒最大的不同,是在乡厨协会指导下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家宴。从硬件来看,“移动厨房”明确了各功能区的划分、设施设备配置和现场管理三部分,一改流水席食品露天摆放、冷热食操作不分的不卫生状况;从软件来看,“移动厨房”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厨师团队掌勺,这些厨师必须有营业执照、健康证明、食品安全管理培训合格证书,列入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管理范畴。换句话说,如果出现因食材来源不明、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厨师将负全责。
  由是观之,“移动厨房”关键要上好“安全”这道硬菜。农村家宴“移动厨房”的出现是好事,不仅为办席的农民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商业模式。只是就像任何新生事物一样,“移动厨房”也会经历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把这件好事办好,就应该为“移动厨房”量身打造监管机制,确保“移动厨房”真正成为放心厨房。
汪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