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靓旅游干线,就该拆除农业大棚?”近日,湖南省宁乡市要求对旅游干线沿线乡镇两厢农业大棚腾退、拆除的情况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专家、农业农村部门工作人员、基层干部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防止基层农旅融合走偏走样。
农户:农业大棚怎么不达标了?
“市里要求我们对农业大棚进行自查并整改,却没有告诉我们要按什么标准整改;而镇政府却限令我们在规定时间内腾退、拆除。”在湖南省宁乡市回龙铺镇从事种植业的农户胡建明说,自己的大棚是半年前按照标准建设的,难道也不符合相关要求吗?
农业大棚要按什么标准来建设?湖南省农业机械鉴定站总工程师龚洵迪说,早在2003年,当时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发布了《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性能要求》,内容仅涉及农业大棚的结构性能标准。目前,国家并没有对农业大棚的环保性能作出要求,农户自行建成大棚后,也不需要经过农业等相关部门对其进行评估验收。
“旅游干线两厢农业大棚易产生白色污染、水体污染和噪音污染,如草莓大棚种植户有时随意堆放白色薄膜,而大规模养殖青蛙则容易形成噪音污染。”宁乡市委办常务副主任黎国希说。
旅游干线公路两厢的农业大棚是不是对土壤、水体等造成污染?宁乡市农业局农环站站长严卫华表示,目前还没有对农业大棚是否造成相关污染进行过专门的检测和评估。而对于养蛙是否造成噪音,许多农户和游客认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乡村特有的意境,应该算不上污染。
“我们也渴望能搭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顺风车。”胡建明希望,如的确要美化大棚,希望政府能够制定大棚改造标准并给予适当补偿,建设或翻新改造质量好、外形美的农业大棚;即使是拆除一些不符合当今景观要求的大棚,也要在调查研究后,将待拆大棚的距离范围、拆建标准告诉经营主体。
专家:农旅融合要相得益彰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可以说是谁都离不开谁。”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何安华表示,农旅融合发展的核心在于充分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首要的是要保障参与融合发展农民的利益,是为农民创造收益。
何安华说,基层可以对农旅融合先行先试,但在落地过程中不能走偏走样,农业大棚和旅游干线本来可以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如果为了发展旅游而简单将两厢大棚一拆了之,那就不是有机融合,不是做加法,而是做减法。
农业大棚该如何有机融入旅游干线?基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很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公路两厢的农业大棚不能简单一拆了事,而要提前做好规划,别说是县、镇,我们村里都做了农旅融合发展规划。”湖南省桂东县沤江镇光明村党支部书记郭小芹说,桂东县是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示范县,光明村正在发展旅游,为了防止一些简易大棚影响旅游观瞻,村里规划在主干道路两厢100米以外搭建农业大棚。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目前是农旅文融合的最佳时期,乡镇基层政府应该在挖掘和传承农耕文化上多下功夫。”在湖南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文强看来,农旅融合的模式有很多,但任何一种模式从根本上说都离不开农业与农耕文化。对已经形成的农业大棚进行合理的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设施农业景观,可以说是一种现代农耕文化。因此,王文强建议,不仅要在“面子”上,而且要从“骨子”里扮靓旅游干线,因此建议将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农耕文化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发展,这样可以一举多得,形成一种独特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
(据中国农业新闻网 张振中杨娟/文 2018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