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奇
今天我们的乡村振兴正好进入后喻文化时代(就是到了信息时代特别是智能时代,文化的传承变成后代向先代传承),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一批新时代年轻人来从事乡村振兴工作,用老一辈的经验积累是远远不能实现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振兴乡村,建设乡村文化,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是兴教育。把乡村教育复兴起来,否则未来人才就是个问题。留守儿童也好,流动儿童也好,他们急需的就是现代教育支撑,没有良好的教育就没有良好的素质,没有良好的素质就不能从事现代化的工作,没有现代化的工作就没有现代化的收入,由此就会进入恶性循环。
第二是续文脉。文化的血脉要很好地传承,涉及几个方面。一个是我们乡村中世世代代累积的家训、家风、家教,那是乡村文化的精华。再一个是培养新乡贤,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工作。我们传统社会靠乡贤让国家意志到达家家户户。今天不光是文化的问题,社会治理也需要乡贤加以辅助。
第三是集器物。集器物就是借助中国农村博物馆说事。我们文化的传承不外乎三个方面,一个是实物传承,一个是文字传承,一个是人的传承。文字传承就是史书传承,实物传承就是博物馆、展览馆和纪念馆等。其功能就是为历史记录今天,为后代留下当代。比如村志馆,设一个馆专门放村志,那是最具体、最细微的记录。不少地方还有一些专业的馆,沿着这个思路把他们做大做强做全面,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亚于《二十四史》,甚至更伟大。
第四是修志书。村应该做好村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完整的历史应包括四大方面:国有史、方有志、族有谱、家有书。史书和方志都是宏观的,族谱和家书是微观的,反映的东西是最真实、最具体、最细节的,这些东西最能反映历史。我们应该弥补这个不足,把村志当成一个重要的文化工程来做好。方志在历史文化记录中太重要了,村、乡、县、市、省都应该有志。
第五是承技艺。传承各种技艺,包括一些手工艺、民间的文学艺术、杂技艺术等,应该由专门的人员学习、沿袭和传承。吹笛子也好,拉二胡也好,或者打毛衣,做一顿饭,民族的食物文化也是非物质文化,要把这些掌握了,就是对技艺的传承。承技艺是对传统经验积累的继承,如果我们老祖先忙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东西让我们中断了,那太可惜了。
第六是革旧弊。深化改革,也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如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农业生产支持保护制度、城乡融合制度、乡村治理制度、乡土文化的发展制度等等,需要不断深化改革,适应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
乡村振兴,复兴乡土文化是重要方面。乡村振兴若没有文化作支撑,那就很难振兴,物质再发达、再丰富,也只是一个躯壳,没有内涵,缺乏灵魂。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