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乌药一般在每年霜降前后20天采摘核果。采收时,选取块根生长良好、粗壮的植株作为采种的母株。核果采摘后,在流水中轻轻搓去果肉,然后洗净种子,用流水法剔除变质及不饱满的种子,用0.3%的高锰酸钾浸种消毒30分钟,晾干,于次年2月底至3月上旬种子少部分发芽时取出播种。
播种时,可采取条播或散播形式。条播:在整平的苗床上用15厘米宽的木板压出播种沟,深2厘米,间距20厘米,将种子均匀地播在沟内,播种后盖土,厚度2厘米-3厘米,以不见种子为度,并稍加镇压,播种量每亩为5公斤-6公斤。散播:苗床整平后,按上述播种量均匀撒布种子后覆土。覆土后均需覆盖切割成3厘米-4厘米长的短稻草或蕨类草等。
种子出苗后,在小苗幼期生长需遮阳。6月上中旬,可架设50%-70%遮阳率的遮阳网,网高2.3米左右。9月,选择阴天或雨天揭去遮阳网。苗圃地土壤发白时及时浇水、补水,浇水宜选择早上和傍晚进行,使苗圃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多雨季节要及时排水,尤其是在出苗和幼苗时期,防止圃地积水。
间苗和定苗。按株行距5厘米-10厘米的标准进行间苗和定苗。拔除生长过密、生长不良和受伤、感染病虫害的幼苗,使幼苗分布均匀,同时对过于稀疏地段进行补栽。间苗和补栽选择阴雨天进行。
施肥管理。提倡使用有机肥,幼苗萌芽后、小苗移栽20天后,配合除草,施追肥,每亩用尿素3公斤-10公斤,氯化钾1公斤-5公斤掺水浇施,先稀后浓,后期控肥。
苗木出圃。出圃苗木宜选择生长健壮、长度适中、根系膨大完整、无检疫性病虫害的苗木,苗高20厘米以上、地径0.3厘米以上。出圃时期宜在春季3月份-4月份。选择晴天或阴天起苗,若遇干旱应提早1天-2天浇水。就地移栽者可带宿土定植。
定植。一般在10月-12月进行整地,地势平缓、土层深厚、肥力好的地块宜采用带状整地;荒山荒地和林下种植的地块,根据郁闭度大小及林木分布情况,在林中空地采用穴状整地,尽量连成带状或小带状。挖穴规格长40厘米×宽40厘米×深30厘米,除净杂草、树根、石块、杂物等,再施基肥,每穴5公斤腐蚀有机肥。
每年2月-3月,按照株行距1.5米×1.5米,每亩约300株进行定植。苗木植入穴中后回填土深度应为盖住根部2厘米-3厘米,提苗保证苗木与土壤密接。定植后及时浇透定根水。自第2年开始,结合抚育进行施肥,每年1次,施肥方法是在苗枝干的基部挖穴,每穴均匀施入100克-200克(逐年增加)复合肥,再覆土填平。种植3年-4年后,可根据幼树生长情况进行适当修剪、整枝,每年1次,达到一定的郁闭度后,应及时进行抚育间伐。
病虫害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预测、预报,采取综合防治方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为辅”和“局部防治、生物和物理防治为主,大面积防治和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做好预防,对已经发生的病虫害及时除治。
采收方法。定植后6年-8年时开始采收,采收时间以冬季为宜。采收时将天台乌药整株连根挖出,然后除净根部泥土,剪除块根、及时除去须根,洗净,风干,置通风干燥处贮藏。若需连续种植,则将剪除块根后的植株及时采用剪根修枝等措施,重新定植回去,缩短天台乌药收获期。采收嫩叶,可进行“茶园式”利用,每年3月-5月采收天台乌药的嫩叶,经晾干、杀青后用于制茶。 何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