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央视曝光了多家企业生产的食用调和油造假事件。消息称,福建一些食用油生产企业打着所谓高端调和油的旗号,实际上却存在偷工减料、虚假标注等问题。
浙江是食用油消费大省,油品安全关乎千家万户。为此,我省第一时间组织相关监管部门,对全省市场生产、流通等环节中的食用油产品进行大摸排,整治范围包括食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食用油专卖店、商场超市及城乡接合部的小食杂店等,防止“问题食用油”流入市场,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湖州:检查经营户1399户次
近日,笔者来到江南粮油批发市场,发现央视报道中提到的福建四家企业生产的食用调和油不见踪迹。据了解,之前,湖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发区分局的有关执法人员,已经重点对江南粮油批发市场、浙北农批市场里的粮油批发经营户开展了专项清查。
不仅是开发区分局,连日来,湖州全市市场监管部门纷纷行动起来,全面排查食用油行业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截至4月底,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841人次,检查生产企业15户次,检查食品经营户1399户次,共下架相关问题产品836公斤。
执法人员重点对央视曝光的四家企业生产的食用调和油进行清查,督促经营者履行法定义务,严把原辅料进货验收关,执行索证索票追溯制度,确保进货渠道安全。对大型批发经营户,要求其主动召回“问题食用调和油”。“我们还严查贮存关,检查经营者是否按照食用油贮存要求规范存放,防止因贮存不当引起变质,及时处理过期食用油,检查销售食用油的标识标签。”笔者从湖州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下一步,该局将持续开展食用油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辖区内食用油经营单位的抽检力度,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引导消费者在正规渠道购买合格的食用油,确保人民群众用上放心油。
温州:下架封存9691升“问题食用调和油”
近日,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由相关负责人带队,对浙南农副产品市场上所有食用调和油经营户进行排查。当天,共检查经营户100多家,在市场一区、二区的五家商铺内,发现了由被曝光企业生产的食用调和油,包括“吉农”粮油1瓶5升,“西海”粮油53瓶共376升,“添顺”粮油22瓶共110升,“旺龙顺”粮油6瓶共3升。
据该市场一区被查出有问题油的商家说,今年初有推销员上门推销,他以每箱97.5元的价格,进了7箱由福建省西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康味王野生山茶油”,至4月2日已经卖出2箱。
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流通监管科相关负责人说,当天该局共排查全区范围内经营户532户,下架被曝光的福建四家企业生产的食用调和油3876升,涉及经营户63户。执法人员将根据现场查到的单据,追查产品来源。
同时,温州龙湾、瓯海、瑞安等地的市场监管部门也进行排查,对发现的“问题食用调和油”进行封存。温州市市场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说,截至上月,全市已下架封存“问题食用油”9691升。下一步,当地将继续加大抽检力度,做好抽检后处理、信息公布等工作。
丽水:检查食用油经营单位300多家
近日,丽水市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市范围内,以食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食用油专卖店、商场超市及小食杂店为重点,开展食用油专项监督检查。
截至目前,莲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辖区内发现有销售福建省西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福建吉农食品有限公司、福建添顺粮油有限公司、福建旺龙顺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四家公司生产的食用油102瓶,均已要求下架处理。
青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迅速出击,开展“问题食用调和油”安全专项排查。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335人次,检查了204家相关单位,要求下架“问题食用调和油”共2170.16公斤。
景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县范围内紧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食用油专项监督检查。截至目前,共排查食用油生产经营单位73户次,经排查发现有4家销售“问题食用油”的经营单位,已责令企业对其进行下架、召回,共下架召回问题产品266公斤。
徐斌姬 戴玮 何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