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浙江气象

在平台上,我看到了乡愁

——台州打造乡村休闲旅游气象金名片

  江南的春天,草长莺飞,姹紫嫣红。“五一”小长假期间,台州市仙居县淡竹乡下叶村的72户农家乐门庭若市,一派繁忙喜气的景象。
  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先生说:“我是通过儿子推荐的手机版台州市乡村休闲旅游气象服务平台找到这里的。确实不虚此行,风景很美,空气清新。”
  李先生提到的手机版气象服务平台,自2017年12月试运行以来,得到台州市农办、旅游部门、基层党委政府、景区等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和肯定。
搭建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服务平台
  2017年5月,台州市气象局局长冯坚在市乡村休闲旅游气象服务调研会上提出,要着力打造一个基于用户体验的有温度、有情怀的乡村休闲旅游气象服务平台。
  随着全域旅游的推进,台州市将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项主要工作。市气象局为此成立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并赴农家乐旅游村(点)调研,梳理旅游气象服务需求。
  经过调研,乡村休闲旅游气象服务平台的建设思路渐渐清晰:建立农家乐景点基础数据库,按季节梳理全市美食、美景和民俗活动;开展3A级景区村庄天气预报和旅游气象指数预报,按照1公里×1公里的密度对每个农家乐、景点进行天气预报格点订正;开发日出日落、云海、雾凇等气象景观指数预报等。
  “在这个平台上,我看到了乡愁。”在美留学的台州人王小姐说,“春节期间,我看到平台推荐了‘小海鲜’之乡行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仙居的针刺无骨花灯,以及家乡美景,内心很激动,分享给了很多同学。”
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台州市乡村休闲旅游景区多位于山区、中小河流域周边、海边等气象灾害多发易发重发区域,同时也是抵御气象灾害能力最薄弱的区域。如何有效帮助游客规避旅游气象灾害风险,达到安全健康出行,成为气象服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整合部门资源,建立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机制。”台州市乡村休闲旅游多部门洽谈形成了部门紧密合作的共识。作为乡村休闲旅游主管部门,台州市农办率先印发《关于加强农家乐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传播能力建设纳入农家乐特色村(点)、特色乡镇、精品示范区的创建中。
  同时,在气象、农办、旅游等部门的共同推动下,台州市共享景区预警信息传播设施3206套,建立了农村应急广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实时插播机制,完成119个农家乐特色村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有15个特色村通过了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联合开展景区负责人、农家乐经营户等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培训。
  作为休闲旅游气象服务试点县,天台县印发《天台县灾害天气旅游应急响应机制》,并进一步拓展部门合作领域,共享公安部门景区高清实时监控系统和住宿接待信息,共享通信部门移动数据,向进入景区的游客自动推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各类指数预报及0-72小时天气预报。
挖掘气象数据 打造乡村旅游气象名片
  台州依山傍海,平原丘陵相间,海岸线长达651公里,气候类型多样,气候资源丰富。台州市提出“要以打造景点的要求建设特色村,以休闲度假和疗养健身为主题,积极打造台州秀美风景、良好生态的乡村休闲旅游品牌”。
  “进一步加强原始资料积累,着力打造天台乡村旅游气象金名片。”今年初,冯坚在全市气象局长会议上表示,启动“中国气候养生之乡”“天然氧吧”等国家级气候品牌建设成为台州气象部门助力乡村振兴气象服务的重点工作。
  台州气象部门将根据各景区特点,试点开展云海、日出、晚霞等气象景观观测;增设负氧离子、大气成分、太阳辐射、热通量、土壤墒情等生态环境气象观测设备,从气候舒适度、下垫面(植被、水体)环境、热量分布、水分状况、灾害防御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为台州农村休闲旅游品牌宣传推广提供科学数据和理论支撑;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使当地的气候资源成为乡村资产资本的发展因子,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业。
  目前,台州市已建成71套高清实景观测系统,并将进一步在景区加密建设,为气象景观观测积累第一手资料;同时,建成10个负氧离子观测站、11个大气成分观测站、13个农业小气候站。其中,临海市气象部门已试点开展日出日落、云海、雾凇等气象景观指数预报,天台县已试点开展高山杜鹃花、桃花、油菜花等气象物候景观预报,黄岩、仙居等区县已着手国家级气候品牌创建申报工作。
陈梅 汪玲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