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国栋 通讯员 田慧萍
眼下正是早稻插秧的时节。去年以来,全省各地持续推进农业“机器换人”,其中,不少种粮大户引进高性能新农机,以“机器换人”提高生产效率。
这几天,浦江县种粮大户徐柏松就开着插秧机忙碌起来,一个上午,十多亩稻田都插上了绿油油的秧苗。今年,徐柏松承包了250亩水田,以往雇人插秧人工费要3万多元,今年采用机器插秧,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还更加省钱省力。徐柏松告诉记者,自从用机器插秧,一天轻轻松松能插二十多亩,效率比传统人工插秧高数倍。
在衢州市衢江区全旺镇,插秧机都安装上了北斗农机管家,可实时对农机进行北斗定位或拍照。采集的数据传回后台,每台农机的行驶轨迹、工作面积一目了然。据了解,每年衢江区都会根据种粮面积、插秧机使用等情况,对农户进行相应的政策补贴。以往人工测量难免会有误差,新上马的“农机管家”大幅提升了管理精度。衢州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插秧的时候,在电脑上就可以看到,每十五分钟就可以拍一张照片,可以全程监控作业面积,提供工厂化育秧跟机械化插秧补贴分配的依据。“这台水稻穴直播机也帮了大忙。”瑞安市源田家庭农场负责人项宝荣对新购买的水稻穴直播机赞不绝口。他告诉记者,对于一些分散在边角的农田,以往都要人工播种。今年上马了水稻穴直播机后,农场的直播面积将达到300多亩,不仅省去了每亩100多块的人工成本,而且播种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