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文摘

多条世界名河“病”得不轻

  河流干涸、污染严重……世界上几条重要的河流,如中东的约旦河、印度的恒河以及非洲的尼罗河,都“病”得不轻:约旦河面临干涸风险;恒河污染问题严重,治理成效甚微;尼罗河水资源分配有可能成为冲突的导火索。
  约旦河:面临干涸
  约旦河发源于叙利亚境内的赫尔蒙山,向南流经以色列,在约旦境内注入死海,全长360多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河流。在基督教历史上,约旦河是当年耶稣基督接受约翰洗礼之处,可谓是一条“圣河”。然而,这样一条具有重要宗教意义的河流,如今却面临干涸风险。
  根据环保组织“中东地球之友”的报告,上世纪30年代,约旦河的年径流量曾达到13亿立方米,而如今仅剩2000万至3000万立方米。另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预计,到2025年沿河三分之二的居民将无水可用。
  中东地区本来就降水稀少,近些年气候变化导致该地区干旱愈发严重,更严重的是,流域内人们无节制地用水,导致约旦河入不敷出。“中东地球之友”的报告显示,过去50年间,以色列、约旦和叙利亚使用了九成以上的约旦河水用作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
  中东人常说“水比油贵”,事实上也是如此。因此,约旦河就成为了一种战略资源,经常引发流域内各国的争夺。1967年爆发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争夺约旦河水。
  复杂的地缘环境,再加上各国争夺水资源的冲动,使得治理约旦河的努力步履维艰。
  恒河:治理从未见成效
  恒河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印度历届政府都宣传大力整治污染,然而却从未见到过成效。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流经印度后,清澈的河水就成了回忆。在印度,每天大约有48万升工业和生活废水流入恒河,生活垃圾堆随处可见,人们就在垃圾堆旁沐浴、刷牙……
  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恒河的污染问题并不严重,甚至由于其流域内充沛的雨量和湿热的环境,恒河的自净能力非常强。80年代后,随着大量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在恒河两岸建立起来,工业废水阻断了恒河的自净能力,这导致恒河的污染愈加严重。
尼罗河:谁来分配我的水
  尼罗河发源于东非大湖地区的卡盖拉河,流域国家有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刚果(金)、南苏丹、苏丹、埃塞俄比亚和埃及等10个国家,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国际河流。
  与中东一样,东非北非缺水严重,因此尼罗河沿岸10个国对水资源的争夺由来已久。目前,埃及与苏丹两国合计用水量约占尼罗河水资源的90%,这引起上游国家的强烈不满。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指出,目前埃及、苏丹、肯尼亚对尼罗河水资源的依赖度分别为96%、77%和33%。埃及甚至把尼罗河水资源的管理权由水资源部、外交部移交至国家安全局。更为严重的是,除肯尼亚和埃及外,其他尼罗河流域国家都在全球最穷的50个国家之列,对水的需求也将日益增加。因此,未来各国对尼罗河水资源的争夺也将更加激烈。
(摘自《文摘周刊》 陆益峰/文 2018年3月29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