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养生

跌倒,虽不是一种病,但对老年人来说,可能真会要了命

  •   一位85岁的湖北武汉老人扫墓时体力不支突然摔倒,扶着膝盖不断呻吟,被确诊为膝盖骨折;江苏南京的沈老太太中午出门遛弯,因路面较陡不慎摔倒,民警发现时,80岁的她已被路人扶起坐在路边,半张脸都是血迹,好一会都神志不清……像这种老人摔倒的新闻时有发生。跌倒,虽不是一种病,但对老年人来说,可能真会要了命。
      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张立海表示,简单的跌倒,对老人来说一点也不简单,甚至有人说“跌倒是压倒老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关节错位、骨折和颅脑损伤等,往往就在跌到这一瞬间发生,严重时甚至还可能被并发症夺去生命。”
      尽管跌倒后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但老年人也不用过分担心,解放军总医院护理部主任皮红英表示,“老年人跌倒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与其跌倒后再治疗,不如防止老人跌倒。”
    跌倒是65岁以上老人的“命门”
      在世界各地,跌伤都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年发生需要接受治疗的严重跌伤为3730万人次。年龄是导致跌伤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老年人因跌倒而死亡或受重伤的风险最大。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据估计每年发生的致命跌伤为64.6万人次,成为仅次于道路交通伤害的第二大非故意伤害死亡的原因。”针对跌倒,原国家卫计委发展研究中心公共卫生与风险研究室主任郝晓宁给出了一组数字,早在2011年国家卫生部门就指出,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同时也是影响老人运动意愿,导致免疫力低下、健康状况恶化的首要原因。
      “发生跌倒的老年人中12%-42%常合并跌倒损伤,主要包括软组织损伤、关节错位、骨折和颅脑损伤等,而发生过跌倒的老年人中,有50%会再次摔倒,加重损伤。”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蒋天裕解释说,老人跌倒后如果髋部骨折非常凶险,手术后一个月死亡率6%-12%,卧床保守治疗三个月死亡率达40%,被称为“死亡之髋”。
      有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男性21%-23%曾发生过跌倒,女性为43%-44%。65岁以上老年人有三分之一的概率每年会跌倒一次,80岁以上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更是达到了50%。
    “身”不由己,室内户外都是高发地
      为何老人容易跌倒?“老人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张立海解释说,内在因素包含了生理因素、病理因素和药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肌肉、骨骼、神经等功能都在退化,如视力模糊,判断力变差,反应迟钝以及认知障碍等。”张立海表示,当老年人躯体感觉差,稳定性差,走起路来会摇摆不定;或是老年人视力大大下降,浅感觉和本体感觉下降;还有老年人下肢肌力明显下降,导致肌肉功能减退,甚至平衡、协调功能被损害,导致步态不稳。此外,服药后的30分钟至1小时也是跌倒的高风险期。
      “最不惹人注意的其实是老年人的心理因素。”每天与老年人打交道的张立海深有感触地说,有的老年人自尊心强,生活起居不愿接受他人帮助,这种情况下最容易发生跌倒;而曾经跌倒甚至骨折过的老年人会对走路有恐惧心理,但越担心越容易跌倒;还有一些老人比较任性,不听劝解,在雨雪天仍坚持出去,这更容易跌倒。“这就需要在治疗时多与老年人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以便‘对症下药’。”
      老年人跌倒的情况很复杂,室外要当心,在家中也不可掉以轻心。郝晓宁强调,户外不平的路面,照明不足的公共场所,都是容易跌倒的地方。“室内三分之一跌倒发生在卧室,老人起夜时,身体机能处于半睡眠状态,反应迟缓,易发生跌倒。其次是在门口、洗澡间、厨房、楼梯、书房等,此外,地面杂乱,低置的物品,有限的活动通路,打蜡或湿滑的地板,不平或高的门槛等,也是导致跌倒的常见因素。因此都要加以注意。”
    万一跌倒,要尽快拨打120
    “不同于心肺复苏,老人跌倒的急救要先判断他的意识、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放平等待急救,而不可轻易抬动以免加重损伤。”张立海表示,老年人跌倒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清情况进行处理。
      首先,要询问老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如不能记起,可能是脑血管意外,正确的急救方法是立即打120急救电话,如果立即将其扶起,会加重出血症状,导致病情急速恶化;如果是心绞痛发作,此时应立即帮助其平卧在地面上并实施心肺复苏术,同时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如果老年人神志清醒,要首先询问有无身体疼痛,查看身体有无出血、关节异常、肢体位置异常等,如发现有骨折等情形,而又无相关专业知识,不要随便搬动,以免加重病情,而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果老年人没有受伤并试图自行站起,可顺势协助其缓慢起立,确认无碍后再放开。
      国内外大量研究人员均建议,遇到髋部骨折,如果身体状况允许,无论多大年纪,尽量在48小时内进行手术,然后积极复健。虽然手术并不是万无一失,但能让老年人更快下地复健,有更大的几率安享晚年。而保守治疗,看起来安全简单,但长期风险更大,还会给老人的身心带来巨大的折磨。
    多管齐下防控老人跌倒
      国家十分重视预防和诊治老年人跌倒,近年来已经出台多个法规文件。《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指出,减少老年人跌倒致残。对老人意外伤害开展社区、家庭综合干预,创造安全生活环境。改造易致跌倒的危险环境,提高老年人及其照料者预防跌倒的意识和能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加强儿童和老年人伤害预防和干预,减少儿童交通伤害、溺水和老年人意外跌落。
      “老人跌倒的防控,要将预防、干预和治疗三者有机结合。”皮红英强调,跌倒的预防效果显著大于治疗,因此,老人跌倒的诊疗应该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预防为中心转变。此外,预防和降低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和跌倒损伤率,可以减少对患者的伤害,也能节约医疗支出,减轻老人子女的经济负担和照顾压力。
      对此,皮红英提出,防控老人跌倒有三个关键环节:跌倒风险评估、防跌倒干预、跌倒后处置。她说:“对老年人跌倒状况进行评估,明确跌倒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评级,有利于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跌倒的发生。”
      蒋天裕也强调,老人发生一次跌倒,要开始注意观察,如果发生第二次,那么就属于高危人群,需要看防跌倒多学科联合门诊了。
    唐芳 李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