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霙
本报讯 近日,浙江知名肉制品企业“浙江华统”与莲都区政府就畜禽全产业链一体化项目土地流转租赁达成一致。该项目占地面积1000亩,总投资7亿元,将建设标准化生猪养殖杨、肉鸡厂和屠宰场等。该项目的落地,标志着莲都区创新机制、盘活资源破解畜牧业用地难题,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探索开始收到实效。
畜牧业一头连着老百姓菜篮子,一头连着养殖户钱袋子,是实现农村产业兴旺所不可或缺的。但受限于资源禀赋和环保要求,如今在浙江,想找块地养猪并不容易,对地处浙西南山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丽水市莲都区来说,更是一地难求。
如何破解发展难题?
作为我省首批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莲都就此进行了积极探索。从去年4月起,区农业、国土、建设、林业、水利等部门组成联合勘察组,几乎把全区农业用地家底查了个“底朝天”,现场勘察适养用地51块,面积1791亩,其中14块地约1340亩符合建场条件。去年8月,又根据实际情况,对全区限养区划分作出科学调整,将限养区范围由距离村庄500米调整到200米,如此又释放出畜牧用地560亩,从而使全区的畜牧业用地总量达到1900亩。对寸土寸金的莲都区来说,这已经是很可观的发展空间了。
但有了土地,并不意味着想怎么养就怎么养。
位于该区大港头镇石侯村的丽水和丰苑农业科技公司生猪养殖基地,传统的“吃、住、排”一体猪舍,被改造成生活、排放分离的双层猪舍。“猪养在干爽洁净的二楼,漏缝地板下是发酵床垫料,猪的排泄物落于发酵床上,经机械化翻混,可快速转化为有机肥料。”据该公司负责人管笛介绍,这种“非接触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模式”,就是人们常说的“养猪上楼”模式。
“我们区土地资源十分稀缺,养猪可不能任性。‘养猪上楼’模式,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还能大幅度提高生猪养殖水平,扩大利润空间。”莲都区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坦言。
“除了破解用地难,我们还在降低畜牧用地成本、简化用地审批流程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该局负责人介绍,区国土、农业、水利、林业、环保等部门对畜牧用地进行一次性审批,而且明确畜牧用地使用期限和二轮土地承包期限同步,在简化审批程序的同时,有效破解了以往养殖场用地只能作为临时设施用地需两年一审批的制约,让投资业主吃下定心丸。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此外,考虑到畜牧适养地块大多为经济林地,一旦转为畜牧用地,养殖业主需要缴纳每平方米10~30元不等的林地植被恢复费。为降低业主投资成本,该区将林地植被恢复费中返还当地财政部分,作为区财政对畜牧项目的扶持资金予以先征后返,同时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扶持力度,有效减轻了养殖业主的投资负担。
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有效推进了该区畜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目前,该区已建成农牧结合生态示范基地25个,创建生态美丽牧场12家,实地推广应用“养猪上楼”模式15家,其中千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实现全覆盖,占全区生猪养殖总量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