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食品药品安全

浙江入网餐饮单位持证率93%以上

  □本报记者 郑慧玲
  本报讯 动动手指,足不出户美食送上门。如今,方便快捷的网络订餐成为不少消费者的首选。但在网络订餐火爆的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如影随形。3月27日,记者从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净网行动”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2017年全省立案查处违法违规网络订餐交易第三方平台8起,取缔无证入网餐饮单位2148家,查处餐饮单位违法案件189起,有力震慑了网络订餐交易第三方平台和入网餐饮单位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入网餐饮单位持证率由70%提高至93%以上,入网餐饮单位证照公示率由60%提高至90%以上。
取缔无证入网餐饮单位2148家
  2017年,为进一步加强我省网络订餐管理,规范网络订餐经营行为,保障公众网络订餐消费安全,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省通信管理局在全省范围开展网络订餐“净网行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通过严查网络订餐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取缔无证照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和治理入网餐饮单位脏乱差现象,倒逼第三方平台和入网餐饮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行动中,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专门出台《食品经营许可(餐饮环节)数据库整合完善工作方案》,将各地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的数据进行汇总整合,同时,对全省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及网络供餐单位进行调查摸底,线上利用技术手段对第三方交易平台以及网络供餐单位进行核查,线下结合日常监管和巡查进行调查摸底。据统计,截至2017年12月,浙江入网餐饮服务单位近20万家,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8家,其中省外平台3家,省内区域性平台5家。
  2017年,全省立案查处违法违规网络订餐交易第三方平台8起、罚款117.1万元,取缔无证入网餐饮单位2148家,查处餐饮单位违法案件189起。全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共约谈网络订餐交易第三方平台42家次,约谈入网餐饮服务单位负责人4445人次。通过线上整治违法违规经营的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线下加大入网供餐单位的日常监管力度,查处无证照餐饮服务单位,入网餐饮单位持证率由70%提高至93%以上,入网餐饮单位证照公示率由60%提高至90%以上。
“以网管网”智慧监管发力
  如何进一步让网络订餐从源头到事后得到全链条的食品安全保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给出的办法是“以网管网”(“网络订餐监控大数据抓取分析监管系统”)。
  所谓“以网管网”,就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对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进行监控和抓取。网络订餐监控系统通过采集饿了么、美团、百度等主流订餐平台上各商户的许可证、营业执照数据,与监管部门许可数据库的信息进行比对,对存在问题的进行约谈。目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及大部分设区市陆续使用了“网络订餐监控大数据抓取分析监管系统”,利用“以网管网”手段,及时掌握平台入网餐饮单位证照公示和证照信息真实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进行治理。
  另外,根据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入网餐饮服务者必须具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对此,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对网络订餐从准入到原料采购和配送设置统一标准。在此基础上,针对入网单位以中小餐饮店居多,动态性强等特点,将加大线下抽查和暗访力度。据悉,今年的抽查比例不低于5%。
今后可看LOGO选放心商家
  网络订餐单位食品安全状况参差不齐,消费者该如何选择?据了解,从去年开始,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开展了“放心消费在浙江”行动,其中“放心餐饮”是五大“放心”内容之一。去年,全省共有1483家餐饮单位获得了“浙江省放心消费示范餐饮”的称号。目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已与“口碑网”初步达成协作,准备在网上对获得“浙江省放心消费示范餐饮”称号的商家统一标注“浙江省放心消费”的LOGO,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选择放心安全的餐饮单位。接下来,将继续跟其他主流外卖平台进行合作,对获得“浙江省放心消费示范餐饮”称号的餐饮单位在搜索排名等方面作优先考虑。
  下一步,我省还将探索把走在全国前列的“阳光厨房”搬上外卖平台。据悉,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拟与主流外卖平台合作,用视频链接的方式将餐厅情况实时展示在消费者面前,让消费者对外卖商家的后厨情况有直观感受,体验网络订餐“看得见的放心”。而对接入“阳光厨房”视频链接的商家,外卖平台将给予搜索排名靠前的鼓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