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生产成本推动、生产供给减少、国际市场带动等多重因素影响,从2017年9月份到今年1月,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等化肥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有些品种涨幅已超过20%。为此,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全国供销总社等12部门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18年春耕化肥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的通知》,对保障春耕化肥供应和价格稳定进行了全面部署,受到行业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
全国供销总社农业生产资料局局长、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殿平表示,2017年以来,伴随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深入,受煤炭、天然气、磷矿石等原材料供应紧张,化肥落后产能退出进程加快等多重因素影响,2017年化肥行业开工率持续处于低位,化肥产量同比减少。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1-11月,我国累计生产化肥5750.9万吨(折纯,下同),同比减少4.0%,其中,氮肥行业减量明显,氮肥、尿素产量分别为3563.3万吨、2821.2万吨,同比分别减少8.0%、11.8%;磷肥产量为1560.2万吨,同比增长0.8%;钾肥产量为620.3万吨,同比增长3.7%。
《通知》强调“做好淡季储备调控”,并明确指出国家将追加安排550万吨化肥淡储任务。对此,李殿平认为,尽管我国化肥行业产能过剩且已基本完全市场化,但稳定化肥淡储制度,保障一定的淡储量仍有必要性。第一,化肥供应影响粮食安全和农民收益。第二,尽管当前化肥产能过剩,但化肥供求的季节性、区域性和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尤其是当前化肥生产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在化肥使用高峰期也进一步集中的情况下,一旦化肥使用地储备量不足,用肥旺季很可能出现价格急剧波动问题,影响农民生产。第三,我国化肥淡储制度实施多年,成效显著,在当前基层经销商基本不储肥的现状下,化肥淡储发挥了市场“压舱石”和“蓄水池”的作用。据介绍,550万吨淡储任务分两批开展,且要在市场平稳运行前提下启动第二批淡储任务的制度设计,这将有助于最大程度确保市场稳定。
今年春耕期间,预计我国化肥需求量约为3390万吨,如按2017年生产和进出口平均水平估算,化肥供给量为3174万吨,供小于求216万吨。其中氮肥、磷肥供应偏紧,预计春耕缺口为289万吨、71万吨;钾肥供应较为富裕,可满足春耕正常需求。眼下,需尽快释放氮肥、磷肥产能,合理安排化肥运输,保障春耕化肥供给,满足农业用肥需求。
受访专家表示,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不断落实,化肥生产供应情况将逐步好转。
常理 赵超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