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军
本报讯 “吱啦”一声,一盘洗干净的排骨滑进锅里,待煎至两面金黄,加水烧煮,水烧开后,放入料酒、酱油、醋、糖等调料,再闷煮约二十分钟左右,汤汁变黏稠,大火收汁,出锅前撒一点葱花,一碗喷喷香的“糖醋排骨”就做成了,厨房里顿时肉香四溢。2月16日,大年初一,记者到外婆家拜年。外婆使出看家手艺,给我们准备起了传统的“萧山十碗头”。
外婆家在杭州市萧山区宁围街道,这一天,她亲自掌勺,用传统柴火灶为家人烹饪这顿团圆饭。“昨天,我就到菜市场把‘十碗头’的食材都买齐了,现在直接上手烧就可以了。”外婆说,现在没以前好烧了,平时啥都吃得到,大家的嘴巴越来越挑了。
传统的萧山“十碗头”指的是九菜一汤,即糖醋排骨、白鲞扣鸡、炒时件、炒肉皮、肉丝炒芹菜、醋溜鱼、汤三鲜、前“东坡”、后“东坡”以及榨菜肉丝蛋花汤。在记者的印象中,老底子的萧山人只有在遇到结婚庆典等重大喜事的时候,才会用“十碗头”来招待客人。对当时的人而言,吃“十碗头”是一件相当有“口福”的事情。如今,老底子的“十碗头”早已有了新变化,不但菜肴越来越“讲究”,花样也越来越多,鲍鱼、海参、龙虾等大件菜越来越常见,碗头也从十碗变成了一二十碗。
“碗多碗少无所谓,过新年,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大伙儿吃得开心。”在外婆看来,过年全家老少欢聚一堂,吃老底子的“十碗头”就是为了吃出家里的“年味”,让欢聚的喜悦从舌尖暖到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