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家中的气节

  世上举案齐眉的家庭一定是有的,但也一定不多,因为矛盾的普遍性制约着我们。有多少原则性问题呢?真正的国计民生,并不构成分歧的核心。甚至对家庭的大政方针,比如孩子要上大学,父母要延年益寿,工作要努力,住房要增加……双方也是高度和谐统一的。问题往往出在一些很小的分工或是态度的优劣上,比如你是做饭还是洗衣?你为什么不和颜悦色而是颐指气使……有时,简直就不知是为了什么,双方把外界的怒气直接打包带回家,单刀直入地进入了对峙阶段。
  家是什么呢?是一对男女永不毕业的大学,是适宜孩子居住的圣殿;是灵魂的广阔海滩,是精神的太阳浴场。人们以为家中的人多么温柔和蔼,真是错了。在涡轮般旋转的今天,家居的人也许比街市的人更脆弱,更敏感,更易冲动。
  常常听到因小事争吵的女人说要从此不理丈夫,等他来同我说第一句话。男人就更是不肯低下高昂的头,好像家是宁死不屈的刑场。
  冷漠后恢复交谈的第一句话真是那么重要吗?重于我们曾经有过的一生一世的寻找?第二句话真就那么卑下吗?卑下到丧失了品格和尊严?太看重一己气节的人,其实是一种枯燥的自卑。你以为在亲人面前挣得了面子,然而失去的却是尊重与宽容。
  如果一定要有家中的气节,我想爱就是我们共同的气节。原谅、宽恕、包容和鼓励,就是家庭永远长青的气节。分歧时,不必拍案而起。争执起,义正辞可不严。有失误,莫要声色俱厉。灾临头,携手共对困难。
(摘自《青年博览》毕淑敏/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