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省农业厅救灾工作组赴各地指导救灾

  □本报记者 唐豪 杨凌紫
  本报讯 为加强对各地农业救灾减灾工作的指导,连日来,省农业厅派出的11支由粮油、蔬菜、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等领域农技专家组成的救灾工作指导组,奔走在田间地头、大棚栏舍,了解掌握受灾情况,走访慰问受灾农户,指导帮助灾后恢复生产。
  1月30日夜间到31日傍晚,衢州市出现明显降雪。2月1日,记者随救灾工作指导小组来到衢州。指导小组走进该市衢江区的耿山家庭农场、陈建海家庭农场、衢州市柑橘良种繁育基地等生产基地,查看作物受冻和设施受损情况,详细询问当前救灾存在的困难和相关需求。指导小组还带了200多公斤玉米美玉糯7号、大豆引豆9701、白菜早熟5号等救灾种子,免费送给当地有需求的农户。
  耿山家庭农场的大棚上几乎没有积雪,棚内橘树生长良好,似乎丝毫未受此次雨雪天气影响。“各级农业部门一直提醒我们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御措施。雪刚开始下,我们就将大棚反摇,使积雪滑落到大棚天沟,如果阻塞了,则用长棍顶一顶,让雪掉落下来。”农场主周明强告诉记者,此次降雪农场积雪最厚达6厘米左右,但因为大棚是按照标准化要求建设,承压能力较强,加上准备充足,及时清理积雪,所以农场的大棚设施和农作物基本安然无损。
  位于嘉善县天凝镇的洪家滩葡萄专业合作社却没有这么幸运,基地内的葡萄避雨棚大面积坍塌,部分保温棚破裂,造成部分早熟葡萄品种的新芽受冻。合作社负责人陆海根说:“基地被压塌大棚40多亩,直接损失30多万元,保温棚内的葡萄来年可能大幅减产。”由于目前人工短缺,水泥桩等材料无法采购,大棚暂时无法修复。指导小组专家根据实际情况,建议他及时清理坍塌大棚,将覆盖在未坍塌大棚上的薄膜拆除,尽量保证未出芽的葡萄苗不被压坏。
  而位于平湖市林埭镇的大印农场情况又大不相同,大棚设施几乎毫无损坏,大棚内的叶菜长得生机勃勃。“我们的大棚建设标准较高,抗灾能力比较强,而且下雪之前就采取了相应措施,下雪后清雪及时,所以才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农场主印文彪对记者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