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肩负新使命放歌金田野

两会代表委员谋划乡村振兴新蓝图

  □本报记者 姚力丹 程益新
  本报讯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省“两会”又聚焦乡村振兴,进一步激发了涉农代表、委员们的创业创新激情。
发展乡村旅游壮大集体经济
  “政府工作报告非常全面、接地气,报告里面提到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进一步为我们村未来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省人大代表、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潘文革说。
  过去十年,余村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小山村处处山清水秀,以往简陋的民房变成了精致的农家乐。“去年我们村接待游客45万人次,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378元,相比2005年增长了四倍多。”潘文革代表说。
  “今年,我们制定了《村民行为准则30条》,力争让村风更文明,环境更秀美,通过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加快土地流转,壮大村集体经济,把余村建设成‘景美、人和、村强、民富’的‘美丽乡村样板’。”潘文革代表说。
  看着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乡村建设描绘的美好蓝图,省政协委员、杭州市临安区岛石镇岛石村村委会主任吴向阳也在规划着村里的未来。“我们村邻近‘浙西大峡谷’源头,旅游开发却仍是一块处女地。我们既想开发村里的旅游资源,又怕没有规划,搞得杂乱无章。”吴向阳委员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8年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消除100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区里今年给他们几个试点的经济薄弱村每村安排了10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他们要好好利用村里的区位优势和山核桃资源,做好规划,发展乡村旅游,增加村集体收入。
建好文化礼堂让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新增农村文化礼堂3000个。”省人大代表、苍南县文化馆副馆长王小珊边翻看着政府工作报告,边不由自主地读了出来。“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我们要将重心放在文化礼堂长效机制建设上,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培育更多的农村文艺骨干,让农村文化生活更红火。”王小珊代表说。
  自2013年我省启动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以来,农村文化礼堂每年都被列入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这说明这项工作深得人心,也体现了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王小珊代表告诉记者,苍南县文化馆2015年就开始开展“文化煦风”行动,2017年送文化下乡118场次,包括文艺演出和各类文化培训活动。“这两天,我们的‘村晚’正在紧张排练中,唱畲歌、跳竹竿舞,热闹得很,春节期间晚会将在村文化礼堂演出。”省人大代表、平阳县青街畲族乡王神洞村党支部书记兰锡明告诉记者,王神洞村文化礼堂自2016年建成后,成了全村的文化中心。“去年浙闽畲歌会就在我们村的文化礼堂举办,吸引了周边10多个村庄的村民前来观看,今年我们还将举办更多的歌会,让畲乡人民的歌舞天赋有更多展示的平台,让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兰锡明代表说。
(上接第1版)
投身农村创业为乡村振兴出力
  “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让我觉得回农村创业更有奔头,更有底气了。”省人大代表、缙云县老翁家庭农场经营者胡虹芳对乡村的未来充满信心。
  大学毕业后,胡虹芳和爱人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回老家创业,种植多肉植物。“创业难,农业创业更难,缺资金、贷款难不说,更难的是我们不具备专业农业知识。”胡虹芳说,当初为了筹集资金,钻研种植技术,她走了不少弯路。好在有当地政府的帮助,他们才坚持了下来,现在她的家庭农场已经初具规模。
  胡虹芳代表说,下一步,她将抓住乡村发展的契机,开发休闲农业项目。“不光发展花卉种植,还要开展乡村亲子活动,拓展露营、草坪婚礼等内容,吸引更多城里人前来体验,我也希望未来能涌现越来越多新型农民,一起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省政协委员、龙泉市天和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子敬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也十分振奋。“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绿色兴农,促进三产融合,我觉得我们公司目前的路是走对了,也将继续这样走下去。”吴子敬委员告诉记者,前两年该公司打造了一个香菇博物馆,宣传香菇文化,也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找到了许多消费者。接下来,公司还准备做香菇的饮食文化,把香菇做成养生菜、养生食品。“乡村要振兴,首先是要发展绿色经济,把农副产品转化为商品,利用好山好水提高农村收入。”对于未来发展,吴子敬委员充满信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