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凌紫 季颖
24日以来,持续雨雪冰冻天气给多地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部分大棚坍塌,农作物受损。面对灾情,全省农业系统尤其是受灾较严重地区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农技人员全力以赴开展救灾,指导农民开展灾后生产自救,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农技服务到田头 生产自救添信心
眼下正值草莓上市期,按照以往,草莓种植户正享受丰收的喜悦,但这两天,杭州市临安区板桥镇灵溪草莓合作社理事长袁林木却是一筹莫展。原来,连日大雪,压塌了合作社基地里的部分大棚。
焦急的袁林木立马向临安区农林局寻求帮助。27日一大早,临安区农林局农技员周斌就和3名同事前往受灾基地。在对整个基地进行巡视排查后,农技员给出了意见。
“组织人员及时扒除大棚上的积雪,防止剩余大棚再坍塌。已经坍塌的大棚,压弯的果树及时进行除雪。尽快清除棚体间的积雪,以防雪融化后雪水透过泥土渗进棚体内,造成渍害、冻害。”农技员的建议让袁林木的焦虑缓解了不少,他立马组织人员按照农技员的意见行动起来。
桐乡市梧桐街道民安村天天桃园负责人周建堂同样因大雪而发愁着。“雪太厚了,可能会压塌大棚。”周建堂说,还好市里的农技员及时给出了建议,“他们让我舍小取大,将连栋大棚上1.5万平方米的薄膜划破,让积雪落下,以防整体棚架被压塌。”
记者从省农业厅了解到,针对当前灾情,各地农业系统干部、农技人员积极行动,第一时间深入一线指导抗灾减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各级农业系统已组织了874个救灾服务组、6441人次农业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地、农户和田间地头,指导广大生产经营主体落实防灾减灾措施。
定损理赔跟到底 农民吃下“定心丸”
长兴县是此次受灾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当地农业部门组织的5组抗冻防灾技术服务队一方面频繁下乡为果农、菜农提供技术指导,另一方面积极与保险公司对接,加强沟通,督促保险公司尽快定损理赔。“如果按照理赔程序,过程比较复杂,时间也较长。因此我们向保险公司建议,为受灾农民开通‘绿色通道’。”长兴县农业局农技推广总站站长沈林章说。
人保财险长兴支公司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以最快速度到报案对象的生产基地查勘核实,并根据查勘情况提前支付部分赔款给农户,帮助生产自救,剩余赔款继续按照程序赔付到位。目前,首笔理赔预付款已经送达农户手里。“这笔理赔预付款真是雪中送炭,让我有了第一时间恢复生产的资金。”1月29日,刚刚收到50万元理赔预付款的长兴县泗安镇柳福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金柳福告诉记者,“有了这笔资金,我们可以清理场地、处理废弃钢架、重新搭建大棚,尽快恢复生产。”金柳福说。
同样收到理赔预付款的还有长兴县林城镇天盛家庭农场。今年,根据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相关政策,该农场交了4万元的大棚意外保险保费。连日的大雪导致农场内110多亩蔬菜大棚坍塌,预计损失在500万元以上。
“25日晚上农场内大棚出现坍塌,26日早上我就和保险公司联系,保险公司很快就安排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查勘,三天之后我就收到了预付款。”该家庭农场负责人曹雄健说,“这次多亏了农业部门帮助协调,保险公司的理赔效率非常高,给我们增添了尽快恢复生产的信心。”
提醒预警不放松 救灾物资送上门
“这段时间,微信群、QQ群里一直很热闹。每隔一小时,工作人员就会推送一条天气信息,提醒农户做好相关准备。大家一起讨论如何防雪防冻。”临安天目山镇亭口村藻溪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崔防阵告诉记者,这些群由农技人员、农业大户组成,他们经常在群里交流农业信息。“区、镇相关部门也一遍遍打电话、发消息,叮嘱、指导我们做好防雪防冻准备,我们自然重视起来了。”
在下雪前一天,崔防阵就给每个大棚增加了10根左右的立柱支撑,加固大棚,在大棚外面围上防风布,并压实棚膜底角,防止被灌风或刮开。这些天,每隔一段时间他就要清理大棚上的积雪,避免积雪太多,大棚承受不住压力而坍塌。
加强提醒和预警的同时,各地也在加快救灾储备物资调拨,救灾应急保障有条不紊。
“之前我没料到这次雨雪冰冻灾害的严重性,没有准备足够的消毒水。这不,26日,杭州市余杭区畜牧兽医局党员志愿者小分队就将消毒水送到了养殖场,正好救了我的急。”杭州余杭区塘栖镇跨塘桥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建良说。
记者从余杭区畜牧兽医局了解到,从25日开始,该局工作人员就分别前往当地各大养殖场,为养殖户送上消毒水等物资,督促他们及时做好疫病防控和环境消毒工作。目前,该局已向当地养殖场(户)免费提供消毒水1000多公斤。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农业系统已通过各种渠道发送预警信息1000万条,发放田间管理、防灾减灾技术资料5.3万份;组织调用农机设备701台(套),救灾投入防疫设备267(台套),落实救灾储备种子数量227万公斤,储备农药72.3万公斤、疫苗2426万头份、高浓度消毒水8.59万公斤。人保财险长兴支公司为长兴县泗安镇柳福蔬菜专业合作社预付理赔款50万元。 廖维海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