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绍兴推出闲置农房激活计划

计划3年激活1万幢闲置农房,增加农民收入

  □本报记者 杨凌紫
  本报讯 一边是人走房空,有些房子甚至因为长期无人居住成了危房;一边是一房难求,大量想到乡村休闲小住的人找不到这样的地方。为解决这个矛盾,绍兴市日前推出了“闲置农房激活计划”。该市计划用三年时间,吸引100亿元社会资本,实施1000个改造项目,激活1万幢农村住房,探索出一条闲置农房激活利用的新路子。
  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加快形成资源要素城乡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全面激发农村活力。“近年来,随着我省全面推进农房确权登记,农民住房财产权的实现有了制度基础。据初步调查,绍兴市现有闲置农房总面积476万平方米,大约八成农民有出租房子增加收入的意愿。”绍兴市农办副主任吕永江说。
  据介绍,闲置农房激活是在“一户一宅”、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以村集体为闲置农房收储和统一开发利用主体,采取合作、合资、合股方式与社会资本共同开发。拥有房屋所有权的农户可选择按协商价将房屋所有权让渡给村集体,也可选择收取固定租金,或将使用权折价入股等。目前,绍兴市已在柯桥区、上虞区9个乡镇11个村先行试点。“村里已有30多户农户与投资商签订了租用协议。原本这些房子基本上长期闲置,有不少已成为危房。出租后,投资商会在保留房屋原貌基础上对房子进行内部加固、改造。有租金收,房子得到了修缮,还可以增加务工收入,一举多得,村民都很开心。”柯桥区平水镇岔路口村党总支书记尉瑞庆告诉记者,作为农房开发的配套设施,村里的3500平方米竹林也被“顺带”租用了。
  得益于“闲置农房激活计划”,到2020年,该市农民人均住房财产性收入有望增加40%以上,乡村旅游、农业体验、健康养老、休闲度假等产业规模总量增加50%以上,带动农村新增就业人口1万人以上,增加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00万元以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