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当前草莓防寒抗冻技术看这里

  受去年9-10月份气温偏高、雨水偏少的气候影响,全省草莓种植期普遍推迟,且移栽苗炭疽病发生较多,植株生长缓慢,草莓采收期较常年延后两周左右。当前正值第一花序草莓采收高峰期、第二花序进入开花结果期。省气候中心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低温阴雨天气较多,抗病性弱的草莓品种如“红颊”易发生灰霉病,因此,各地要加强草莓生产管理,尤其要重视防冻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科学合理使用化学药剂,确保草莓质量安全和中后期产量。1月中旬至2月草莓生产管理措施如下。
  棚室管理。1.加强排水和通风换气。及时整修四周沟渠,防止雨水倒灌和畦沟积水;加固棚室,防止雪压坍塌。适时通风换气,即使遇持续阴雨冰雪天气,也要利用中午气温较高时揭除部分“围裙”适当通风换气,降低棚内空气湿度,控制病害发生和施肥后产生的氨气等有毒有害气体危害,要求棚内昼温维持在15℃-27℃,夜温保持在5℃-8℃,棚内相对湿度尽量控制在60%以下,一般情况下,阴雨天以控制湿度为优先,注重通风;而在晴天寒冷天气,以维持棚内温度为优先。
  2.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防止冻害(冷害)发生。预计棚内夜间最低温度在5℃以下时覆盖内膜,出现0℃以下温度时,应采取二层膜、加盖小拱棚等多层覆盖保温措施。
  3.在棚内二道膜较厚的情况下,早上须及时将其揭除,改善光照条件,避免为增加棚内温度而长时间覆盖内膜,造成棚内光照不足,引起植株徒长、产量品质下降等不利影响。
  肥水管理。宜采用滴灌追肥,一般利用晴朗天的中午,以高钾型水溶性肥为主,浓度控制在0.4%以 内 ,每 亩 灌 水 量300-500千克,间隔7-10天追施一次。结合喷药可追施叶面肥或施0.2%液肥,补充中微量营养元素。
  植株调整。及时掰除老叶、病叶及果实采收后留下的花梗,减少养分消耗。疏去小形花、果梗过短、膨大不良及畸形的果,一般每个花序保留3-5个果实。进入冬季,草莓生长速度减缓,不宜过度摘除叶片,尽量多保持功能叶。摘除的老叶、病叶、病果等要及时移出园外,防止病菌虫源传播扩散,保持园地清洁。
  采收果实。坚持完熟采收。采收时要求果柄短、不损伤萼片和果面,尽量减少机械损伤,无病虫果,规范分等分级,及时包装,避免二次污染,运输时注意轻搬轻放。
  防控病虫害。为确保草莓丰收和质量安全,首先要防止沟里积水,做好通风降湿,尽量消除灰霉病发生的环境条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如发现有病虫害发生时,要对症下药,做到一病一药、一虫一药,单剂防治,交替用药,慎用烟熏剂;做好生产档案记录,严控安全间隔时间。当前正是草莓第二批花序开花时,重点防治灰霉病,2月中旬后要关注白粉病和二斑叶螨、蚜虫的发生,防治药剂参照《大棚草莓主要病虫防治用药指南》。
  注意事项。1.草莓系连续采收的浆果,防治病虫害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科学合理使用药剂,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同时,草莓开花期尽量不要喷药,坐果后避免使用可湿性粉剂农药,如灰霉病已非常严重,整个花序都受到感染时,无需再打药,可摘除感病花茎,促发下一批花序为宜。
  2.具体管理措施要根据草莓的生长生育时期、植株营养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以及天气状况灵活掌握。
  3.重视清洁田园,防止果实污染。不使用生长调节剂和含有激素的叶面肥,确保果实品质和较好的贮运性。
杨新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