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创建美丽庭院提升乡村颜值的有效路径

  •   □陈云良
      美丽庭院是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2017年以来,磐安县围绕“环境卫生美、整齐有序美、庭院绿化美、风貌协调美”要求,结合“三改一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以“十美”村创建为载体,全域化谋划,个性化设计,精细化推进,全力创建美丽庭院,以“庭院美”力促“乡村美”,努力建设“花园乡村、庭院磐安”,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谋划为先,方向更明
      思路清,才能方向明;方向正确,才能有的放矢。美丽庭院创建必须立足实际,谋划在先,明目标,定标准,限时间,确保创有方向、建有目标。一是谋“定”目标。围绕“洁化、序化、绿化、美化”要求,在全县所有村庄、所有家庭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重点抓好美丽庭院示范村和“十美”村的庭院建设。二是谋“细”标准。根据整洁庭院、美丽庭院、精品庭院三个等次,明确创建内容,细化评价标准。同时,明确美丽庭院示范村、示范乡镇评选标准。三是谋“准”节点。2017年完成“三路”两侧97个村1754个庭院创建工作,目前已开建1290个,其中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1111个,整体完成593个;2018年完成“十美”村和26个示范村的美丽庭院创建工作;2019年,全面完成精品庭院、美丽庭院和整洁庭院创建工作。
    “造势”为基,全员参与
      美丽庭院创建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必须全面造势,发动群众,营造“家家户户齐动手”的创建氛围,努力抓点连线带面,将农家庭院打造成靓丽的风景。一是全面宣传动员。通过召开创建工作动员会、互比互学推进会等,讲透政策,说清举措,动员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采取下发倡议书、刊出黑板报、组织考察取经等形式,激发创建热情,变“要我建”为“我要建”。依托微信平台,介绍先进典型,推介经验做法,为创建工作造氛围、造声势。二是全员结对帮扶。按照“造势、创美、出彩”要求,建立机关干部结对制度,每名中层以上干部结对1-3户创建农户,全县886名干部联系结对庭院1390个,主动对接,出钱出力,捐花送树,帮扶指导,协助农户创建美丽庭院。三是全程服务指导。举办美丽庭院工匠培训班,提升设计理念和建设水平。组建“山妹子”互助队,协助做好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争当美丽庭院建设者。成立由20名美术老师组成的专家指导团,结合实际,因户制宜,逐户绘制图纸,全程服务指导。
    创新为翼,显示特色
      按照“一院一景、一院一韵”的思路,依靠和发动群众,凝聚群众智慧,因地因村制宜,创新建设模式,打造本土特色庭院。一是本土型。坚持“经久耐用、简洁质朴,节约资源、就地取材”原则,引导采用本土材料,合理搭配草皮等绿色植物,凸显本土元素。如尖山镇陈界、银村、陈村、藤潭岗等村在节点景观、绿化美化中采用乌石元素,打造“乌石美丽庭院”。二是时尚型。注重与房屋风格、周边环境协调,注入现代时尚元素,放置石桌石椅,建设葡萄藤架,铺设绿色草皮,营造浓厚现代气息。如方前镇下村、维新溪下路等村庭院,结合个人创意,每家每户庭院别具一格,处处彰显主人的用心。三是自然型。以竹子、木头等为篱笆,院内种植葡萄、石榴、枣树、芭蕉、丝瓜、葫芦等,不仅美化庭院,而且可食可赏,一举多得。如大盘镇小盘村、高二乡下初坑村美丽庭院,以原生态、纯自然为特色,体现庭院的自然美。
    保障为本,激发活力
      美丽庭院创建工作,面广量大,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资金、机制保障,形成创建合力,激发工作活力,使创建工作真正抓在手上、落在实处。一是加强组织保障。成立由县委副书记任主任的“美丽庭院”创建办公室,负责部署推进、协调沟通、指导督查等工作。各乡镇成立相应组织机构,落实专门人员,制定创建方案,明确工作计划,列出目标清单、责任清单,确保有组织可靠、有计划可依、有责任可追。二是加强资金保障。将美丽庭院创建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被评选为“精品庭院”的农户,给予每间500元最多每户不超过2000元的奖励;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村的村庄,在相关部门联系工作中给予一定资金倾斜。三是加强机制保障。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和验收评比,通报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把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建立联动考核机制,将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列入乡镇、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形成工作合力,建设美丽乡村。
      作者单位:磐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磐安县深泽乡翠坞村美丽庭院。 孔德宾 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