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千斤粮万元钱”模式再升级

兰溪农民喜尝生态轮作“甜头”

  •   眼下,正是数九寒冬时节,天寒地冻。然而,在兰溪市马涧镇三联村周福阳的家庭农场里,田却没有闲着,地里的小萝卜刚获丰收,接着又准备播种马铃薯了。
      周福阳的家庭农场,有田地500多亩,实行农作物轮作模式已有七八年了。如今,农场内田地一年四季不空闲,科学安排作物茬口,莲子、小萝卜、水稻、油菜、马铃薯等作物轮流种植,全年下来,每亩既产千斤粮,又能赚得万元钱。
      周福阳说,前几年,刚流转土地准备种植农作物时,土壤十分贫瘠,有的田土质很硬,有的则是烂泥,当地人用“牛落塘”来形容烂泥洼地,周福阳的不少田就属于“牛落塘”。那时的他,凭着一股干劲,硬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为提高肥力,改良土壤,他前往金华市农科院向专家请教。农技专家建议,可采用农作物轮作的方式来提高地力,增加收益,特别是水旱轮作模式可快速培肥地力。
      通过几年的不断试验、摸索,如今他总结出了多种轮作模式。以“莲子-小萝卜-马铃薯”轮作为例,每年四五月份种下莲子,待夏季莲子收获后,10月初种下小萝卜,在12月份收获,紧接着便可播种马铃薯,等待第二年春天收获。“这样一年到头不停轮作,每季农作物的亩均效益可达3000-4000元,一年下来,亩产值有1万元左右。”周福阳说,采用农作物轮作模式不仅效益可观,而且对改良土壤也大有好处。
      日前,在周福阳的种植基地里,兰溪市“农民之家”的高级农艺师廖璇刚蹲在田头,查看田头土块。廖璇刚说,经多年的水旱轮作后,目前土壤的团粒结构优化,土壤肥力大增。此外,前几年由于长期旱作引起的土传病也不存在了。“水旱轮作是一种生态、环保的种植方式。通过轮作,不仅改善土壤结构,而且增加产出,提高种植效益。”
      兰溪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周树新介绍,前几年,兰溪市在云山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推广“千斤粮万元钱”新型农作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开来,引起了像周福阳这样种植大户的浓厚兴趣。目前,兰溪市农业部门正引导全市种粮大户以市场为导向从事生产,采用灵活度高、效益好的种植模式,尝试更多“千斤粮万元钱”的新型农作模式。 冯亦柔 文/摄
    图为周福阳(右)正和农技人员一起查看土壤肥力状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