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观点

进城务工不只是手段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在《北京日报》撰文说,随着时间延续和代际更替,进城务工由临时性的短期安排变成长期打算,进城务工不仅仅是手段,目的是实现融入城市的梦想。
  我国第一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目标很清楚,就是要通过务工获取收入来改善村庄中的家庭生活。务工是手段,村庄体面的生活才是目的。而第二代农民工外出务工,拖家带口的越来越多,他们因此有了更多融入城市生活的愿望。他们想融入城市,并不是希望在城市漂泊,而是能在城市体面安居。他们知道在城市体面安居不易,所以大多愿意保留农村退路,一旦进城失败就可以退回农村,过比城市漂泊要体面和安全的日子。也就是说,对于第二代农民工来讲,农村很多时候变成了保障,融入城市才是梦想。
  农民工进城务工是目的还是手段?农民将如何融入城市?这个问题不可笼统回答,必须依据时间与空间条件来加以具体分析。无论何种情况,在当前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不可能为所有进城农民工提供在城市体面生活的就业与收入条件。因此,保留农民工的农村退路,也就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安全阀”。相对保守的农村政策是中国农民之福,也是中国现代化之福。
环保税开征让每一分钱都用于环保
  媒体人于平在《新京报》撰文说,从2018年1月1日起,备受关注的《环境保护税法》开始施行,这也意味着环保税将开征。《环境保护税法》规定,应税大气污染物的税额幅度为每污染当量1.2元至12元,水污染物的税额幅度为每污染当量1.4元至14元。
  作为一个法定税种,环保税层级更高,其征收遵循了税收法定原则。征收的标准和程序受到严格规范,地方官员今后无论是想多收还是少收,恐怕再也难以任性。
  要让环保税每一分钱都用于环保,除了法律上的宣示外,更关键的在于相关制度的保障。环保税既然统一纳入财政预算,那么,财政预算的编制不妨把环保方面的收支列清楚。也就是说,每年地方政府收了多少环保税、用于环保的投入有哪些,这些都应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费改税可能无法完全杜绝财政乱花钱的行为,环保税征得规范并不代表一定用得明白。有鉴于此,不妨让预算充分公开透明,每一分钱的去向都让民众一目了然,这或许才是环保税用于环保最可靠的保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