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近日在“互联网+”支撑环境建设研讨会上表示,推进“互联网+”是充满挑战的,在此过程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第一要处理好技术的先进性和技术的可行性的关系。如何在保证成本优势的情况下,在技术上实现追赶或者领先,需要进行深入思考。
第二要处理好包容创新和依法监管的关系。在依法行政、依法监管的同时,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如何把握分寸,抓好“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也是一大挑战。
第三要处理好开放竞争和安全可靠的关系。技术进步是把双刃剑,在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很多新的挑战。其中,信息的安全性就是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包括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个人隐私安全,等等。过度强调安全会制约开放共享,过度开放共享则要面对安全问题。
第四要处理好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关系。一方面,我们要从国家的现实出发来制定法律、政策和战略,既要尊重技术,也要兼顾国情;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积极参与到全球的互联网发展中去,力争能引领全球互联网治理,发出我们的声音、贡献我们的智慧。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绿色革命性变革
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林建华在《北京日报》撰文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这一战略定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更不是要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成为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治理和国际治理、全球博弈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问题,成为衡量“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否全面、协调的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一种绿色发展理念,更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绿色革命性变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