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清县种子管理部门将下渚湖的野生大豆全部收获保存。为保好野生大豆资源,该县通过完善保护机制、强化后期管护、加强教育宣传等措施,改善了野生大豆的保护区环境,确保野生大豆的自然生长。
野生大豆属国家二级野生保护植物,对豆科作物的育种、农业物种多样性基因储备有着重要作用,一般生长于湿草地、河岸、湖边、沼泽附近或灌丛中。早在2004年,德清县的农业科技人员在下渚湖一带发现野生大豆,当时是我省唯一的野生大豆发现地。随后当地政府在下渚湖设立了野生大豆保护区,成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野生大豆保护基地。该保护区总面积450亩,核心区面积150亩,缓冲区面积300亩。
为保证野生大豆的自然生长,保护区内配备专职人员强化管护措施。管护人员每半个月对野生大豆资源培育区清理一次杂草,铲除外来物种、杂草、杂木等,确保原生态环境稳定、保护设施运转正常,及时收集野生大豆的种子。
为提高周围农户保护野生大豆资源意识,保护区内设立了标牌、警示牌,并落实专人定期对保护区周边村民开展保护野大豆的教育宣传,提高群众对野大豆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因地制宜,结合旅游开发,宣传野生大豆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等知识。
鲍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