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专题

绍兴:推进农资实名购销实现全程质量监管

  •   加强农资监管,保证农资合理合法使用,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近年来,绍兴市农业执法部门通过“3+X”系列执法活动、农资诚信体系建设以及与工商质检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检查活动,农资市场秩序明显改善,农资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为维护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解决农资监管中存在的农资市场准入控制难、农资使用环节监管难、农资进销台账健全难、假劣农资及时预警难等问题,探索农资监管长效机制。绍兴市以信息化建设为平台,研究开发了农资实名购销专用软件和实时监管信息平台,于2010年开始,在农资商店试行实名制购销经营模式,探索建设农资实名购销体系。到2016年底,该市累计投入资金311.1万元,实行农资购销电脑(POS机)实名制管理的农资经营店数量达到286家,备案农资产品2710种,发放农资购买实名会员卡1784户,发送预警、互动信息1000余条。
      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绍兴市实现了农资商品的市场准入监管。农资批发公司农资商品信息实行备案登记,监管部门在农资商品上柜前,对商品的标识、标签、许可、登记、批准等信息进行预先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及时告知农资批发公司停止经营,实现了农资商品市场准入监管。农资实名制购销电脑管理,使农资商品从生产、批发、零售到最终用户,整个过程完整记录,特别是农资商店一旦完成购销记录,数据即上传服务器,如果出现产品质量等问题,能方便地实现责任追溯。实现了问题农资的市场预警。农资监管部门在执法检查、质量抽检中发现问题农资产品,通过实时监管信息平台及时发出预警,农资商店可立即停止销售问题产品,追回已经销售产品,并警惕其他相关产品,实现了农资商品全程监管。使用实名购销专用软件,自动地记录农资进、销、存信息,农资商店进销台账完整准确,并且能很容易对商品采购、销售、库存情况进行全面统计与分析,有利于提高农资商店的经营与管理。实时监管信息平台汇集了辖区内所有农资信息,监管部门通过分析信息数据,可全面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对执法检查、质量抽检中发现的假劣农资等问题产品能进行针对性检查处理,实现监管信息共享,提高了农资监管效率。
    销毁假劣农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