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莉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加强乡镇(街道)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对景宁县乡镇(街道)农技推广体系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现行乡镇(街道)农技推广体系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供参考。
景宁是一个山区传统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以上。从景宁县21个乡镇(街道)的调研情况看,目前农技推广队伍出现“断层”现象,一些乡镇(街道)农技推广人员的编制被占用,致使新鲜“血液”得不到及时补充,有些乡镇(街道)存在随意抽调农技干部从事日常行政事务工作的现象,造成乡镇农技推广队伍不稳定。同时,部分乡镇农技人员由于各种原因职称得不到评聘,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农技人员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因经费得不到保障,缺乏系统性培训,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全县从事农业机械、果树、茶叶、蔬菜、中药材等专业的农技人员较少,乡镇(街道)没有专职的果树、茶叶、蔬菜科技干部,导致相关技术成果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为此,笔者就加强乡镇(街道)农技推广工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是乡镇(街道)农技人员要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开展农技培训,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当前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应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采取办班培训、邀请专家讲课、广播电视讲座、函授教育等多种形式,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通过积极引导、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式,将农户和农技部门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形成双方自愿、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约束机制,提高农民接受先进技术的积极性。要注重科技示范,对增产潜力大、效益高、推广面大的农业技术项目,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用事实教育和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达到减轻劳动强度、实现节本增效的目的。
二是乡镇(街道)农技部门要注重优化农技推广队伍。当前乡镇(街道)要继续鼓励农业科技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强部门之间、地方之间和农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各乡镇(街道)应确保在一线工作的农技推广人员不低于60%,没有达到要求的乡镇(街道),要把学历高、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吸收到农技推广队伍中来,尽量优化农技推广人员的结构。
三是增加对乡镇(街道)农技部门的经费投入。乡镇(街道)农技推广部门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改变行政命令型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切实解决基层农技推广培训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改变乡镇(街道)农技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的现象。县农业局可专门成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结合实际,抓好农技人员培训,逐步解决农技人员学历层次低、专业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等问题。要继续深化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帮助基层农技人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
作者单位:景宁县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