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杭州市农业执法支队积极探索农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新路,采用“购买服务”方式推进农产品、农资生产经营单位信用评级工作。2014年以来,累计评出农产品生产A级信用单位158家,农产品生产B级信用单位22家,农资经营信用优秀(A级)单位26家、农资经营信用良好(B级)单位12家。同时,运用评级结果对受评单位实施分类动态监管,通过“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信用信息,激励诚信,惩戒失信,达到规范生产行为、提升监管成效、营造诚信秩序的效果,有效保障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保证公平公正,该支队借鉴国际信用评级经验,采取“政府购买专业评级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对农产品生产、农资经营单位进行信用评级。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采用量化评分制,经过指标研究、现场实地调查、指标量化分析、监管意见征询、综合集成评级等程序,出具评定结果和信用等级。信用等级经市农业局、市信用办等三部门审核,并经公示公告后确定。
评级前期,该支队会同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深入农产品种养、农资经营一线调研,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分类制定量化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内部评价、外部评价和加分评价等部分组成,内容涵盖投入品进货管理、生产经营过程控制、质量安全和可追溯管控、行政机关日常监管检测、产品认证等项目内容。指标体系在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基础上,经公示等程序后确定,确保评级结果的科学性。
信用评定结果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信用优秀(A级)、信用良好(B级)、信用警示(C级)、失信(D级)。对诚信单位实行激励机制,酌情减少监督检查频次,在评先推优、项目扶持、优惠政策享受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失信单位实行惩戒机制,重点监管,在评先推优、项目扶持、优惠政策享受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对已取得信用等级的单位实施动态化管理,由第三方评级机构会同监管部门实行跟踪评级,参评单位一旦发生违反农业法律法规等严重失信行为,立即启动信用降级程序。
为更好地推进工作开展,杭州市组成工作推进小组,齐抓共管。一是把好审定监督关口。农业、信用等部门结合各自业务优势,指导评级机构科学设置评级指标体系,规范评级程序,加强对评级机构的工作监督,确保评级质量;二是用好日常监管记录。评级过程中充分采集农业、信用等部门日常监管中已掌握的信用信息,纳入量化指标体系,确保信息完整全面。三是注重信息互通。及时公告信用评定结果,并通过“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方便其他部门查询使用。
现场执法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