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浙江种植业

标准化生产 产业化经营

浦江着力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水平

  近年来,浦江县以“稳定面积、优化布局、依靠科技、提高质量、拓展市场”为发展思路,狠抓保障型蔬菜基地和山地蔬菜基地建设,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全县蔬菜产业得到健康发展。2016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6.67万亩,总产量11.21万吨,总产值2.35亿元。
政策支持
  2015年,浦江县政府出台的《浦江县扶持现代农业发展实施意见》指出:经立项批准,规模100亩以上的保障型蔬菜基地,设施完善,生产管理规范,档案记录完整,年度抽检合格率98%以上的,每亩补助200元;规模30亩以上的山地蔬菜基地,每亩补助150元;新建集中连片蔬菜标准钢架大棚10亩以上,每平方米补助5元。同时,对经认定后的保障型蔬菜基地,管理不规范、生产记录不完整、年度抽检一次不合格的,予以警告;两次不合格的,取消整个基地的年度面积补助款。这些政策的出台,促使种植户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共同打造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有力地推进了蔬菜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编制标准化生产模式图
  2015年以来,浦江县结合本地蔬菜生产实际,编制了10个蔬菜主栽品种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一张蔬菜瓜果病虫害防治药剂名单,并制成图版,印发到全县主要蔬菜基地和保障型蔬菜基地,为推动蔬菜标准化技术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该县选派技术骨干参加高层次新型职业农民知识更新培训,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和实地指导,近年来每年开展现场会和培训会8次以上,受训人数超600人次。大力推广杀虫灯、昆虫性诱剂、色板等安全生产技术,蔬菜穴盘育苗技术,蔬菜嫁接、水旱轮作等连作障碍治理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避雨栽培技术等10余项新技术,以及“稻菜”“菌稻”轮作等“千斤粮万元钱”高效种植模式。同时,加快化肥、农药等投入品减量控害增效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蔬菜标准化安全生产水平。
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2015年,浦江县首先在新绿蔬菜合作社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并取得成功,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这种模式既提高了组织化程度,又提升了标准化水平。2017年,浦江建立了浙江浦江葛老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浦江凯鼎农副产品配送有限公司、浦江山野菜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示范点,带动农户76户,辐射面积1000余亩。2017年初,各企业分别与农户签订产品供货协议,协议商定严格按照蔬菜标准化生产,建立生产档案,每个品种确定最低保护价,同时,与大型超市(市场)签订销售合同,如浦江山野菜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世纪联华超市签订了销售7000万元的浦江山地蔬菜供货协议。同时,严把源头关、过程关和安全关,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大力培育“葛老头”“眷心农业”等品牌,以诚信联盟建设为抓手,加强行业自律,强化品牌建设、运营和保护,切实增强产业竞争力。
浦江县蔬菜办 供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