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浙江林业

浙江学者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发出中国声音

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竹林碳汇研究和竹林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

  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日前在德国波恩举行。国内著名碳汇研究专家、浙江农林大学周国模教授应邀出席大会,并结合竹林碳汇研究的最新成果作学术报告,受到了世界各国专家的高度关注。这也是他连续8年应邀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并发表学术报告。
  周国模在报告中指出,竹林广泛分布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是世界第二大森林资源,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能提供多样化的竹材产品,吸收低收入群体就业,可在全球气候变化、绿色发展和减少贫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在报告中介绍了中国竹林碳汇研究和竹林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同时呼吁“一带一路”沿线竹林资源分布区的国家,可以分享中国在竹林研究方面的技术与成果,促进共同发展。
  近几年,周国模率领的研究团队特别注重竹林提质增汇项目的开发推广工作。由其主持的“竹林固碳减排综合经营技术”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重点推广低碳技术,已在浙、闽、川等竹子重点分布区推广。自2015年开始,该技术在我省安吉、景宁、诸暨、遂昌、临安等5县(市、区)帮助2万多户竹农开发CCER(中国核证减排)竹林经营碳汇项目30多万亩,可产生减排量约430万吨。
  据介绍,周国模教授是我国最早从事森林碳汇及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之一,是国内外碳汇研究领域尤其是竹林碳汇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森林固碳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碳减排措施和气候变化谈判的重要议题,被大多数国家列入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行动。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增汇、促进林业碳汇交易,将其作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缓解国际减排压力的重要举措。
陈胜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