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浙江林业

给毛竹打一针,每亩增收200多元

武义毛竹搭上成材“快车”

  近日,省林技推广总站教授级高工鄢振武带领专家组,来到位于武义县泉溪镇董源坑村的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毛竹材高效培育与复合经营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对试验样地进行现场实测。
  武义县有毛竹林17.2万亩,立竹达2565.96万株,竹林面积占全县林地总面积的12%,居金华各县(市、区)之首。同样的竹林,不一样的收益。2014年,该县竹林总产值达到3.5亿元。2015后随着竹子价格的一路下跌,到2016年全县竹林总产值不足2亿元,严重挫伤了农民管理竹林的积极性。
  为帮助农民提升竹林经营技术水平,提高竹林经济效益,省林技推广总站组织专家到武义县开展毛竹高效培育与复合经营技术推广示范。该项目利用毛竹材高效培育技术、毛竹竹腔施肥技术、毛竹复合经营技术(竹林下种植竹荪),在武义县推广毛竹示范林1030亩,其中毛竹材用高效培育示范面积500亩,毛竹竹腔施肥示范面积500亩,毛竹-竹荪(竹林下种植竹荪)复合经营示范面积30亩,辐射推广1500亩。
  竹腔施肥技术是将一种毛竹增产剂注入竹腔内,通过竹壁和竹节隔的渗透性将养分迅速输送到鞭根以上到枝叶等各个方面,从而达到快速施肥的效果,能增加出笋量和成竹量,提高竹林产量、竹材材质和竹林抗性。该项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肥效长、成本低、经济实用等特点,深受竹农欢迎。“采用毛竹竹腔施肥技术,施肥成本可由每亩150元降到每亩50元,而且能有效促进笋芽分化,促进鞭根生长、萌芽发笋、竹径增粗和增加叶绿素含量。前年,我们在董源坑村确定了3组标准地,挑选立地条件相同的3个竹园进行试验,其中一个竹园采用竹腔施肥,一个竹园采用传统施肥,一个竹园不施肥。今年,我们分别对这9块样地的立竹数量和胸径大小进行测量统计。”省林技推广总站工程师王宗星说,“经过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对比,显示采用竹腔施肥比采用传统施肥的竹林增加发笋量约22.2%,新竹胸径增加10%,按每亩200株测算,每亩可增加收入200多元。”
舒清海 文/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