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今年刚被评为‘水稻-鲤鱼(泥鳅)-草鸭生态种养模式试验示范基地’,生产基地还被认定为‘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这是对我们发展生态农业的肯定。”日前,庆元县光泽家庭农场负责人蔡光泽高兴地说。
光泽家庭农场位于庆元县黄田镇双坞村,是一家集养殖、种植、销售于一体的家庭农场。农场占地面积326.8亩,其中稻-鲤鱼(泥鳅)-鸭生态种养面积110亩,稻田养鱼80亩,纯泥鳅养殖30亩,无公害生产水稻面积106.8亩,稻田养鸭1500羽,农场年产值约250万元。“除草时,农场不会使用除草剂,而是采用人工除草;种植农作物时,不施化学肥料,而是把草鸭、泥鳅放在田里养殖,利用其粪便增加土地肥力,农场生产的水稻是无公害产品。”被问到为何会采取水稻-鲤鱼 (泥鳅)-鸭的生态种养模式时,蔡光泽说。
为了更好地实施生态循环养殖,在泥鳅苗种的选择上,蔡光泽也会进行严格把控。“一般每 平 方 米 投 放 泥 鳅 苗 种150-200尾,每亩10-15万尾,泥鳅苗种要求规格整齐,大小差距不能太大,一般要求泥鳅苗种3-5厘米长为宜。在投入稻田前还要进行缓苗,让泥鳅苗种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据介绍,稻田里有很多适合泥鳅吃的食物,而泥鳅和草鸭的活动,不仅可以松土、除草,而且其产生的粪便又为稻田提供了很好的肥料,所以他们不但不用施肥,种出的大米味道还更好,营养价值也很高,在市场上更受顾客喜爱。这种生态循环的模式,不仅节省了人工和饲料的成本,还提高泥鳅、稻谷和草鸭的营养价值,实现利益最大化。
“现在人们都喜欢生态、绿色农产品,因此,无公害的稻谷、泥鳅、草鸭、鱼等一起循环种养,农场的利润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20%,产值还将不断提升。”生态种养模式给蔡光泽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增强了他创业的信心。
王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