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省专家选育、在浙江生长的第一批油橄榄迎来了收获的日子。10月27日,在丽水市松阳县山下阳村油橄榄基地,这些凝聚我省农科专家多年心血的鲜果,榨出了第一道色泽金黄、散发着果香的橄榄油。
油橄榄是一种高品质的木本油料植物,能够充分利用非耕地资源,扩大国内食用油来源。橄榄油营养价值高、具有多种健康功效,有利于丰富和改善我国食用油消费结构。省农科院科研人员经过多年努力,在我省丽水山地成功引种油橄榄,打破了此前我国油橄榄“适生区”只存在于西部内陆地区的格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栽种油橄榄为我省丘陵山地农户提供了一个致富增收的新渠道。松阳县山下阳村的这片基地占地200余亩,种有5000余株油橄榄,经过3年多精心培育,迎来丰收。“以每亩种植25株计算,收成期株产预计可达50公斤以上,按每公斤鲜果售价8元计算,亩产值能超过1万元。”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副研究员朱申龙说。“油橄榄耐瘠耐旱,非常适宜种植在丘陵山地。但忌酸怕渍,最适宜的土壤PH值为7到8之间、年降雨量最好是小于1000毫米。”朱申龙说,“因此油橄榄要想在浙江扎根,品种筛选很重要。”
在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省科技专项的支持下,省农科院科研人员先后筛选出强耐酸性油橄榄品种1个,可在PH值达4.5到5.0的红黄壤正常生长;鉴定出耐渍性较强的油橄榄品种2个,适宜在质地较为粘重的土壤种植。同时,还在油橄榄栽培技术上开展了针对性的试验研究,提出了适宜浙江环境条件的油橄榄集约化栽培技术和油橄榄容器育苗技术规程。
据了解,目前我国橄榄油消费在食用油总需求量中的占比较小,但橄榄油进口量已连续多年保持大幅增长势头,显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省农科院专家表示,推广油橄榄种植,发展油橄榄产业,有望成为绿色生态发展一个新的突破口,帮助山区农民创富。
在成功引种油橄榄的同时,省农科院还着眼橄榄油全产业链布局,积极推动橄榄油品质与安全相关技术的研发。前不久,省农科院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初级产业部及澳大利亚橄榄协会联合组建了“国际橄榄油品质研究中心”,在橄榄油的品质与功能、生化与加工、质量安全、产地溯源、栽培研究等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曾福泉 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