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士达
绿色发展是以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生态文明为前提和特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许多国家和地区将其作为推动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和谋划构建未来产业的新战略、新举措。近年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纳入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作出系列部署。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指引下,杭州的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始终走在前列。
三个“主”体现“一盘棋”
回顾与检视杭州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战略部署,可谓依照“一盘棋”做得卓有成效,并可用三个“主”来概括。
以绿色发展为主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科学理念和中央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决策,杭州市委、市政府站正方位精准谋划,顶层设计正确路径,以“美丽杭州”建设实施纲要(2013-2020年)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为总则大规,通过《杭州宣言》向世人发出加快绿色发展的重要倡议,提出绿色发展杭州标准和措施。同时,以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及十大行动计划给出切实可行的步骤。
以国家级生态市创建为主抓。
大胆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体制改革,高标准高起点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以生态文明促进“美丽杭州”和绿色发展,以绿色督导确保有序协调推进;进一步完善资源产权制度,探索建立环境资源市场化配置,企业排污权的分配和交易制度成功有效。
以治水治气治废为主攻。着眼经济转型升级助推绿色发展,深入持久地开展“五水共治”,在打好治水这场硬仗中,目标明、决心强、措施实、力度大、成效好。同时,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升级,有力倒逼污染减排,强化大气污染防治保障,强力推行“五气共治”,“燃煤烟气”“工业废气”“车船尾气”治理有板有眼,在全国率先打造成为无钢铁生产基地、无燃煤火电机组、基本无黄标车的“三无”城市;城乡生活垃圾管理起步早,无害化处理国内领先。
三个“优”体现“杭州美”
发展永远是硬道理。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既相辅相成又互促共进,观察与审视杭州践行绿色发展的绩效和成果,可用三个“优”作一简述。
绿色循环经济不断优化。立足转型升级提升绿色产业,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科学合理,高精尖产业竞相涌现,尤其是打造高端现代服务业势头迅猛,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和文化产业在钱江两岸争奇斗艳;另一方面,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速,低小散又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加快淘汰。特别是大力实施信息经济促进智慧应用“一号工程”,以智能制造为核轴的信息经济正成为杭州经济的新引擎、新动能,今年上半年,杭州信息经济传捷报:实现增加值1409亿元,同比增长22.5%,占GDP的24.8%。更喜人的是,在上半年整体经济下行压力之下,杭州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半年报”,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89亿元,同比增长8.1%,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杭州经济增速稳中有升、平稳向好的成绩单离不开科技支撑和绿色发展。
低碳绿色城市趋向优质。扎实推进国家和省低碳城市试点,下大功夫打造低碳经济、交通、建筑、生活、环境、社会“六位一体”的绿色城市;着眼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持续加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不断升级,各类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再上层楼;富有特色的“西湖蓝”行动齐抓共管、有声有色,既有序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又强力强势治霾治污。最大亮点是,绿色发展为圆满完成G20杭州峰会服务保障打下了深厚基石。
绿色发展让群众日益提升生活优越感。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着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绿色发展以人为本。通过舆论导向引领,生态文明和绿色消费理念深入全体市民之心,绿色生活和文明行为亮点纷呈。一方面,市民自觉参与,如“小青荷”与“武林大妈”,“西湖红袖章”与“微笑亭”志愿服务,都凸现了市民爱“绿”、护“绿”的高尚道德和情操风采;另一方面,通过美丽城区、美丽街巷和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建设,“生态美”促进“生活美”、进而实现“人文美”,让居住在杭州的人民和外来人员从绿色发展中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同时,杭州构建森林城市、花园城市促进了“绿色化”“生态化”,“地绿水清天蓝”有力提升“人间天堂”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吸引大批人才和游客接踵而来、留连忘返。
“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绿色创造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核,是我们党科学执政的重要方面。作为“两山”思想的发源地,建设美丽中国,浙江必须有更大的担当和贡献。杭州地处长三角、坐拥钱塘江、面向大东海,更须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党的十九大构画的宏伟蓝图,以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两个高水平”“四个强省”和“六个浙江”新要求,更加积极地争当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美丽浙江先行区,永葆“国家生态市”荣誉,从更宽视野、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加强环境保护,高水平谱写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杭州新篇章!
作者系省政府参事
在今年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期间,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发动群众捡拾田间废弃农药包装物,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图为该镇对石村种粮大户在拣拾农田里的废弃农药瓶、包装袋等,归集后就近送到回收点。 胡剑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