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县罗家乡缪家村村民缪述钢,从茶园中发现稀有品种黄茶,前后花了近二十年时间培育,将黄茶产业不断做强做大,为当地百姓找到了一条发展特色产业的增收致富路。
“贵州毕节市新增5万亩种茶基地,合作方在国庆期间前来考察。”“中黄3号”的发现者、龙游圣堂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缪述钢说,凭借过硬的品质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极力推荐,“中黄3号”被列入贵州省新品种扶贫计划,已签署了4年茶树苗供货协议。
缪述钢与茶叶结缘早,15岁帮父亲经营茶叶,18岁当起茶叶经营的老板。上世纪90年代末,一次在收茶青时,满地茶青点缀着几片亮黄的嫩叶,他随手拣了出来。如此这般,经过几次,他将挑拣出来的黄叶单独炒制成茶,冲泡后汤叶皆黄,味道醇平,缪述钢有些好奇。于是,通过采茶人指点,他独自上山,找到了这棵单株变异的野生茶树。他用色带做了记号,几天后,小心翼翼地将其挖回家种。
“一开始也没太在意,但过了三四年,安吉白茶名气上来了,我脑袋里蹦出一个想法,白茶能做大,黄茶行不行?”缪述钢将自己的宝贝黄茶拿到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检测,结果超出他的想象:各项有效指标均高于普通绿茶,尤其是氨基酸含量达到10.4%,是普通绿茶的2-5倍。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还给这个新品种取了个名字叫“中黄3号”。
这让缪述钢信心倍增,他决心把自己一手培育出来的黄茶做大,做成当地富民产业。通过不断研试,缪述钢掌握了一整套黄茶种植、扦插与制茶技术,同时成立合作社、注册商标,他攻茶道、拓市场、做推广,在县、乡两级政府大力扶持下,将黄茶种植面积从几十亩辐射到域内外500多亩,直接带动200多农户种植黄茶,干茶、茶树苗销售在10余个省份都有布点。缪述钢说:“现在我的合作社年销售额300多万元,其中200多万元是茶树苗的销售。”
与缪述钢的坚持一样,弟弟缪术强也成为黄茶产业的拓荒者。“我们现在有‘中黄3号’苗1400万株,保守估价800万元。”站在绿油油的茶园里,龙游兰崖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缪术强介绍,他的合作社现有会员68名,育苗基地90亩,全村共有黄茶300余亩。
缪术强的另一个身份是缪家村党支部书记,他说,龙游黄茶明前茶青收购价每公斤400元,黄茶干茶均价每公斤2000元,每亩茶园能产干茶约20公斤;一年生茶树苗市场均价每株1元,一亩地能产10万-15万株。
在这场黄茶开拓战中,因为一开始前景并不明朗,缪术强和他的合作社股东们也经历过艰难的决断。2014年底,缪术强成立兰崖茶叶专业合作社,2015年卖干茶就赚了40多万元。成功的实践,促使他们放开胆子,扩大培育面积。缪术强说,近年来,合作社一帮人撸起袖子加油干,黄茶育苗面积迅速扩大,也吸引了不少村民参与进来,黄茶给缪家村户均增收2000多元。“我们合作社的经营思路是先育苗,让更多的人种黄茶,再主攻干茶生产和品牌打造。”缪术强介绍,龙游黄茶逐渐被市场认可,不仅本地人爱种,在外面名声也起来了。前不久,一名福建茶商从网上获取信息后,一路找到罗家乡,以每株1元的价格,一口气订购了100万株茶苗。
杨林涛 蓝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