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诗平
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在向党的十九大所作的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他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是习近平始终萦绕心头的“三农梦”,他多次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如果“三农”问题解决不好,农业无法发展,农村衰败,必然会导致农民生活信心的缺失,进而诱发许多不稳定因素,农村大后方的建设也将失去基础,又如何能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呢?为此,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谓正当其时,振奋人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长期以来,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匮乏,始终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乡村振兴”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没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农村人才队伍,“乡村振兴”就难以取得重大发展。所以,要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必须人才先行,牢牢抓住农村人才建设这一关键环节不放松,培养出大批能够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型人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培养人才,就是培育希望;拥有人才,就是拥有未来。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农村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等工作,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各种平台,为农业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但同时,我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总体状况仍不容乐观,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总体较低。
人才强,则“三农”强。随着农业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人才工作必将成为农村新一轮发展的亮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就当前而言,一要坚持正确导向,建立充满活力的人才管理机制,扭转农村留不住人才的被动局面;二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各类人才深入基层,扎根农村;三要夯实农村基层组织,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四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医疗、文化公共服务事业,培养造就乡村本土人才。惟有解决了人才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才能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