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彦来稿说,近日,诸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最新数据出炉,截至8月底,全市468个行政村、33万户农户全部完成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工作进度连续7个月位居绍兴各县(市、区)首位,提前完成工作目标。
垃圾素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之称。今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下发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
要将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做到实处,广泛宣传是基础,完善设施是条件,但更重要的,是要创新思维,创制办法,创立成果。如:诸暨市在开展此项工作过程中,采用了“绿色超市”“小票积累制”“信用存折”和“星火党建”等积分奖励激励机制,极大地增进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在农村因地制宜地采用“微生物高速发酵”“沼气厌氧”“太阳能处理”和“户式波卡西堆肥”等处理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处置的经济效益。其中,东白湖镇雄踞村生活污水和有机垃圾合处系统,既解决了村民生活用沼气,尾水优质达标排放又推进了“五水共治”,开了省内先河。
当然,对于垃圾回收处理工作,有了群众基础,有了好的办法,还要强化日常管理,有一定的强制措施,更要建立长效机制,让这项利国利民的民生事业扎下深根,长成大树。
访民情解民忧多些真心实意
作者齐振松来稿说,近日,一些地方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讲重作”专题教育活动,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了“访民情、解民忧、促和谐”大走访活动,旨在通过大走访转变干部作风,融洽党群、干群关系,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当前,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基层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化解的矛盾很多,诸如社保、医保、劳动条件、用地补偿等,这就需要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增强做群众工作的本领。
然而,有的党员干部在下乡时,往往是找基层领导听听汇报、看看材料,流于表面,然后就“打道回府”。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党员干部下基层要实打实、作风过硬,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要对人民群众怀有一种深厚的感情,不装“聋子”、不当“瞎子”。
只有充满爱心地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人生活,才能广集民智,凝聚民力。所以,大走访要多些真心实意的访民情、解民忧,把实实在在的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问题解决了,矛盾化解了,人民群众满意了,党员干部才会受到群众拥戴,威信就会越来越高,各项工作也就越来越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