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农企

桑叶菜、桑叶茶、桑叶粉丝、桑葚干……

开化桑海家庭农场开发桑叶食品赢市场

  开化县池淮镇寺坞村桑海家庭农场把蚕吃的桑叶做成食品,不仅让村里传统的种桑养蚕业重现生机,更为村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门路。
  日前,笔者走进桑海家庭农场,农场主方有根“牛气”地讲起了其中奥秘——桑树嫩芽可以当菜,每公斤60元;下面的五片叶烘干磨成粉后加入淀粉做成桑叶粉丝,每公斤30元;再下面的叶子烘干磨成粉后加入杂粮淀粉,做成缮食纤维,每公斤120元;桑葚干每公斤200元;还可以把桑叶制成桑叶茶,每公斤30元;桑叶养蚕,蚕茧缫丝做蚕丝被,每公斤540元;蚕蛹干每公斤120元……一棵桑树从头到脚全成了赚钱宝贝。
  方有根早些年在义乌打工,给一种减肥茶做包装活,一干就是1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这种减肥茶的主要成分是桑叶。这让他联想到老家寺坞村800多亩失管的桑园地。2012年,经过反复思考后,方有根回到寺坞,从200来户农户手中流转了300多亩桑园地,并对部分老桑树进行了更新。
  “当时有不少村民笑话我‘有钱没地方花’,老桑树上能折腾出啥名堂。”方有根说,起初想从做减肥茶开始,但市场竞争很激烈,就决定另找门路。经县特产站牵线,他参加了几次农博会,认识了一批农科院专家,也摸到了农副产品消费市场新动向。“健康、养生是消费的主流,如果能够从这个角度切进去,做一些综合开发的产品,市场潜力会很大。”在专家指点下,方有根开始付诸行动。
  桑叶茶、桑叶菜、桑葚干、桑叶粉丝……2013年开始,方有根先在当地特色农副产品中做起“桑叶+”文章。“先做样品试销,没人要的就放弃,拿到订单后就代加工,这些是我在义乌打工时学到的市场经验。”方有根说,目前他保留的十几个品种都是市场需求量大、价格较好的。去年光桑叶茶就销了10多吨,桑叶粉丝销了20多吨,前几天刚往厦门发了1400公斤桑果酵素。
  随着桑海家庭农场桑叶茶、桑叶菜等桑叶食品的走俏,也带动了整个寺坞村种桑养蚕业的复兴。村民方春根家有5亩桑田,已经放弃管理很多年。从2014年开始,他与方有根签订合作协议,除向桑海家庭农场提供桑芽、嫩桑叶外,每年方春根还养两季蚕,蚕茧由桑海家庭农场保护价收购,仅此一项收入就有3万多元。今年已经60岁的村民甘花,除了重新管理自家桑田外,还兼管了几个亲戚家的桑田,今年光桑芽就采摘了500多公斤,以每公斤10元的价格卖给桑海家庭农场。寺坞村400多户村民有40多户恢复了养蚕,产品由桑海家庭农场收购,户均增收1.5万多元。 葛志军 吴莉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