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红皮白心番薯”别名“六十日”,是当地人喜爱的农家品种,过去在宁海境内分布较广,如今已很少见,仅在桑洲镇与天台县交界的长田头村的高山有零星分布。该品种的幼苗叶片淡绿色,状如鸭掌,叶柄长,蔓长270-350厘米,蔓粗细中等,节间长,薯块稍长,纺锥形,属长蔓型番薯;薯肉白色,煮熟后皮紫红色,结薯3-4个,薯块水分多,淀粉含量低,生食味甜,爽脆;薯干率25%,抗旱、耐涝、耐瘠,分枝枯死少,不抗黑斑病,耐贮性差。小满至芒种边插种,立冬前收,亩产1500-2000公斤,生育期160天左右。
岔路小玉米
“岔路小玉米”别名“岔路苞芦”。该品种植株高大,需肥量大,不抗风,易倒伏;叶穗长筒形,籽粒排列不整齐,粒黄肉白,但粒子大,有香味,品质佳。一般在大暑时节也能播种,霜降后成熟,全生育期夏播110-115天左右,产量低,亩产300-350斤。“岔路苞芦”是当地特色小吃“苞芦麦糊头”的主要原料。这种“苞芦麦糊头”具有薄、松、脆、酥、香的特点,口味、口感好,深受消费者青睐。
水车萝卜
“水车萝卜”是宁海的地方品种,分布在白溪水库下游的桃源街道、水车等一带。这一带地区水源充足,耕作层深厚,土壤肥沃且带沙性,土质松软不板结,十分适宜种萝卜。该品种直根圆粗长,长40-50厘米,直径7-9厘米,单个重约1.5公斤,产量高,亩产可达4000公斤左右。“水车萝卜”品质好,特别甜脆、饱汁,嫩滑而无渣,美味可口,适煮食或加工腌制萝卜干。“水车萝卜”在处暑后播种,立冬后收获。
宁海枨子
“枨子”为宁海地方香橼品种,在长街、力洋等地都有种植,常种于房前屋后,当地人将此作为迎宾待客茶饮必备良品,有“程程日上”之意。
枨子开花很少,基本每朵花都会结果,结果率可达85%以上,一般以弱势结果。枨子树的修剪类似于柚类树,修剪时,需保留树冠内部各级分枝上较纤弱的无叶枝,这些是结果的母枝,一般疏剪过于茂盛的内膛,轻剪徒长枝、保留少叶或无叶的纤弱枝。枨子在果皮转黄之前采收,此时采收的枨子果,香味更浓,营养更丰富。枨子树抗病性强,很少有病虫害发生,常年不需喷药,一般规模化种植时,需适当注意防治病虫害,类似于柚类。
御田胭脂米
“御田胭脂米”是什么米?据记载,“御田胭脂米”是清代康熙皇帝亲自发现和培育出来的,所以又称为“御稻种”或“御稻米”。宁波大学浙东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季学源研究发现,御田胭脂米的种子部分流入宁海,从清代到民国时期,在桑洲、深甽、王爱、双峰等山区都有种植。如今桑州镇长田头山区的红米品种就是清康熙年间传下来的传统品种。宁海御田胭脂米色如胭脂,经检测,发现胭脂米中的维生素B1、B2含量比普通稻米高,镁、硒、锌等矿物质的含量也远高于普通稻米,胭脂米制成粥,非常适合产妇滋补身体。
岔路早大豆
“岔路早大豆”是宁海岔路镇等地的优良地方品种,种植历史悠久。该品种株高70厘米左右,茎秆矮小,豆粒细小,色黄,叶片较小,淡绿色,适合加工豆制品,是制作号称“前童三宝”的豆腐、香干、油豆腐的主要原料。这三种豆制品通过蒸、炸、烘等工序制成,各具特色,食味好,享誉市场。“岔路早大豆”秋播时,行株距20厘米×30厘米,每穴2-3粒,每亩1.2万穴以上,要求在8月12日前播好,加强田间施肥、除草管理,生育期9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