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周亚娣 刘大明 本报记者 葛勇进
本报讯 种了上百年的平顶玉露水蜜桃、叶柄可食的芋艿头、逐节抽穗的玉米、根茎如姜的芋艿……记者近日从宁波市奉化区农业部门了解到,奉化区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征集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濒临灭绝的农作物老品种种质资源得到收集。截至目前,已收集40多个老品种的资源信息,到年底,该区将完成80-100个地方老品种种质资源的普查和征集。
上山头下田头,从未放弃你
今年,宁波市奉化区被列为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系统调查县之一。为在种质资源保护上取得实效,奉化区种子管理部门早行动、早落实,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早在6月份,他们就邀请粮油、蔬菜、经作等方面专家,生产经验丰富的退休干部、老农民等召开座谈会,了解辖区内农作物种质资源分布和生态环境等信息;同时,组建普查工作组,系统调查搜集辖区内农作物传统品种和珍稀、濒危作物野生资源。
7、8月份,普查人员冒着酷暑,走村入户,上山头,下田头,先后到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的萧王庙街道、莼湖镇、大堰镇等地,根据事前了解的线索,深入田间和山林,对每个种植老品种的农户进行走访,详细记载老品种的生长特性,采样收集植株的种子和枝叶,拍摄图片进行保存。
截至目前,奉化区已初步收集了40多个老品种的资源信息。下一步,奉化区还将扩大搜集渠道和范围,争取到年底,全面完成80-100个地方老品种种质资源普查任务。
守护老品种,一直在努力
近年来,随着气候和耕作制度的变化,一些本地优质老品种靠农户自行留种繁殖,在产量、抗性、纯度等方面出现衰退,种植面积慢慢萎缩。面对地方良种濒临消亡的现状,近年来,奉化区加强了对地方品种的搜集和保护,建立了种质资源保护圃,对部分濒于湮没但仍有生产利用价值的品种进行抢救性保护。到目前,全区已有66个地方品种被收入国家种质资源库。
为保存有134年种植史的地方良种“奉化水蜜桃”,该区建立了水蜜桃研究所,一边保存地方老品种的水蜜桃种质资源,一边利用老品种资源选育新品种,先后选育出早、中、晚不同熟期的水蜜桃品种,促进了水蜜桃产业的发展。目前,水蜜桃已成为奉化区农业第一大产业,全区种植面积4万亩,今年产值达4.68亿元。
奉化芋艿头是奉化的地方特色品种,享誉海内外。为保持奉化芋艿头的种性,核心种植区萧王庙街道从2001年开始,补贴农户种植芋艿头,从起初的每亩300元,提高到今年的800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今年全区的种植面积达5000亩。
大桥草子种是奉化地方品种,也是我省的绿肥名种,常年留种面积4000亩。奉化每年生产“草子种”10万-15万公斤。为确保种子纯度,奉化区种子管理站通过科技立项,探索出大桥草子种的提纯复壮和高产栽培技术,不仅保证了草子种的纯度,而且提高了种子产量。如今,奉化区已成为我省绿肥繁种基地。
普查人员在调查奉化芋艿头种质资源。